編者按: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強調要堅定不移建設質量強國,同時要求完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加強標準、計量、專利等體系和能力建設,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作為經濟大省,江蘇歷來重視質量建設。為進一步營造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注質量的濃厚氛圍,本報今起以中國質量獎和省長質量獎企業為重點,宣傳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講好江蘇質量品牌故事。
16日,“江蘇精品”發布會與江蘇省質量獎座談會同時在南京舉行。首批獲得“江蘇精品”認證的50家企業中,有的是已獲質量獎的知名企業,有的是重點產業鏈的“鏈主”企業,有的是細分行業里的“隱形冠軍”“小巨人”,基本涵蓋我省一二三產業的“龍頭”企業和“拳頭”產品。
當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作為經濟“細胞”的企業,面臨的是從“有沒有”到“好不好”,是從產業鏈“中低端”邁向“中高端”。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強調要堅定不移建設質量強國,同時要求完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加強標準、計量、專利等體系和能力建設,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
規劃先行,織密質量發展保護網
江蘇陽光集團在多年的發展中,創新推出“經緯編織質量管理模式”,成為我省唯一一家斬獲中國質量領域最高榮譽“中國質量獎”的企業。
陽光集團的質量工作,是我省諸多企業強化質量工作的一個縮影。國慶彩車“江蘇智造”、國之重器“三軍之眼”……這些令人引以為傲的產品,背后都有江蘇制造的身影。
作為制造業大省,江蘇歷來高度重視制造業質量建設工作。省委、省政府印發《江蘇省質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明晰企業高質量發展“路線圖”;省政府將質量發展指標納入高質量發展考核體系,更是推動全省加快邁入“質量時代”。
用規劃來引領,用制度來推動。2012年,江蘇在全國率先推行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至今已有1.92萬人獲得首席質量官任職資格,基本上實現重點企業的全覆蓋。全國首創“質量合作社”模式、率先出臺缺陷消費品召回管理地方法規、率先建立食品安全指數評價制度、完善質量品牌保護聯動機制,加大跨區域質量品牌保護……江蘇不斷創新織牢織密質量發展“保護網”,初步形成質量強省、強市、強業、強企“四位一體”的格局。
自2019年首次獲得國務院對省級政府質量考核A等級后,江蘇連續兩年獲得A等級,躋身全國第一方陣。南京、無錫等5市被命名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總數位居全國前列。推動150個重點行業、350個重點產品、4000多家重點企業深化質量提升行動。
省市場監管局局長朱勤虎說,將進一步聚焦優勢產業和重點企業,對全省產品質量優、成長性好的企業列出清單,幫助其量身定制爭創方案,排出培育時間表、路線圖,并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
標準引領,夯實質量基礎
高標準是一個企業、一個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作為全省首家五星級酒店,我們制定的相關操作標準均高于五星級旅游飯店的國家標準。”金陵飯店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張勝新說,金陵飯店的管理模式和服務標準作為五星級酒店示范樣板已向全國酒店業推廣。
蘇州市東吳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是首批被評為“江蘇精品”的企業之一,在導入ISO等系列國際標準、規范企業運營管理的同時,參與了標準的制定。“作為聯合主導單位提交ISO組織立項的國際標準,這在國內物業服務行業尚屬首家。”東吳物業管理公司常務副總石永說。
標準化水平的高低,反映一個產業核心競爭力乃至綜合實力的強弱。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全國公交行業首家安全標準化一級達標企業。2008年,該公司建成全國第三條、江蘇省第一條快速公交。良好的運營發展,為公司在快速公交領域奠定行業標桿引領者的地位。目前,全國開通快速公交的31個城市中,采用“常州模式”的城市有13個,被采用率高達42%,快速公交系統成為“拳頭產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標準、計量、檢驗檢測等質量基礎設施的不斷提高和完善,有助于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經營質量。江蘇累計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67項、國家標準5400多項,位居全國前列;建成社會公用計量標準5128項,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數量居全國首位;建成“蘇檢通”“泰檢易”等平臺,常態化開展檢驗檢測供需對接。同時,江蘇在全國率先建立企業標準監督檢查制度,督促企業嚴格執行標準,把好質量標準關。
邁向高端,以精品激發內生動力
建設質量強省,需要充分激活企業這個質量供給的“細胞”。而企業質量主體責任是否落實,關鍵要看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如何。發達國家大量的發展實踐證明,加強質量管理是實現質量升級的必然途徑。
做百年老店,最終需要依靠過硬的產品質量。作為省長質量獎的獲得者,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于2009年導入“精益六西格瑪”,逐漸將質量工具嵌入管理過程,實現對過程的持續改進和創新。隨后,在不斷發展中,創新提出具有徐工特色的持續變革系統,旨在生產“用不毀”的徐工產品。不僅如此,他還提出打造“同盟軍、共進退”供應鏈合作理念,與供應商組建“協同研發軍營”,不僅降低同類產品的進口價格,更帶動相關產業鏈企業對質量建設的重視以及企業的共同成長。
大到重型裝備,小到一粒米,都有著質量管理的痕跡。“射陽大米”獲得首批“江蘇精品”認證資質。江蘇射陽大米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徐蘇陽告訴記者,大米市場競爭激烈,為了打造精品產業鏈,他們從育種、種植、倉儲、加工到售后推行“全產業鏈質量控制”管理模式。目前產品銷往全國27個省區市,今年“雙11”日銷量超6萬件。
梳理獲得“江蘇精品”的50家企業,基本上是我省各行各業的“排頭兵”“領頭羊”,無論是在質量管理、技術創新,還是社會責任等方面均創造優異成績和良好效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探索形成“數字化、可視化、智能化”的質量管理創新成果獲得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等多個質量獎項;江蘇永鋼集團打造“三個一貫制”管理模式,連續4年在中國鋼鐵企業綜合競爭力排名中被評為“競爭力特強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