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污水“搗亂”,提升城市水環境質量
整治49處暗涵,3年實現“清水出涵”
清澈見底、碧波蕩漾的月牙湖是南京發力水環境提升的經典作品之一,但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大雨一來,就會有污水來“搗亂”。污水不僅僅是污水管網溢出的,還可能來自暗涵。消除暗涵對城市水環境的影響,我市計劃用3年時間對49處暗涵進行整治,最終實現“清水出涵”。如何清疏?能否重新成為“明河”?市水務局近日回應了各方關切。
水環境不斷改善,但暗涵不斷搗亂
改善城市水環境,南京近年來一直不遺余力,成效也尤為顯著。市水務局水環境處處長張曉峰介紹,2019年,全市22個省考以上斷面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優良率100%,列全省第一。今年1—9月,全市22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7條省控入江支流優良率、72個重點水功能區達標率、10條省考城鎮內河水質達標率均實現100%,水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省領先。
“雖然全市水環境質量取得明顯改善,但仍存在清污分離不徹底、雨后沖刷污染入河較多等明顯短板,影響一些河湖水體水質的穩定達標。尤其是在今年41天的超常梅雨期,受約30天的降雨日影響,并經歷8次以上強降水過程,部分城市內河和入江支流出現短期水質超標。”張曉峰表示,未經系統整治的城市暗涵是禍端之一。
“存在‘五多一高’的問題:暗涵內沉積污染物較多、結構破損多、錯混接多、污水排口多、低濃度污水及雨水進入污水系統多,管涵內合流污水水位高。”張曉峰說,暗涵作為地下隱蔽設施,問題發現難、排查難、改造難,同時也容易被忽視。發生中雨及以上降雨時,城市暗涵內積存的混流污水直排入河,暗涵及雨水管網內大量沉積污物隨之沖刷入河,嚴重影響河道水質,部分河段易出現水面浮泥和底泥上翻,嚴重影響水體觀感。
奮戰3年,讓49處暗涵清水長流
城市暗涵是怎么形成的?“暗涵原來也是明河,隨著城市發展、規劃調整,很多城市河道空間不斷被侵占、擠壓,逐步被改造為暗涵。”張曉峰以童子倉溝暗涵為例介紹,數十年前,月牙湖以東是一片農田,童子倉溝是由目前的童衛路出發呈L形與月牙湖匯合,近幾十年來的城市建設,童子倉溝所經之處不斷調整不斷被覆蓋,這條曾經的明河也就變成了暗涵,藏污納垢多年的它也成為月牙湖的“搗蛋鬼”。
今年10月,秦淮區水務局對起點為富麗路與后標營路交界口、終點為月牙湖、總長1.3公里的童子倉溝暗涵進行整治。“打開之后發現,里面垃圾成堆,不僅有建設過程中未拆除的腳手架,還有很多問題排口不斷冒出污水。”工程整治負責人朱志峰介紹,童子倉溝暗涵的整治措施主要包括對涵洞里的污泥、垃圾進行清理,對涵洞本身結構性問題進行修復,對進入涵洞的污水排口尤其是一些問題排口進行污水的溯源排查,并進行岸坡整改。目前,童子倉溝的暗涵垃圾清理已經完成,消納到位,已于11月10日提前完成驗收。
南京主城究竟有多少處暗涵?張曉峰介紹,通過查閱歷史資料以及日常管理過程中收集的信息顯示,共有58處,其中9處已經完成改造。“按照《南京市城市暗涵整治及雨水管網清疏專項工作方案》,將在2020—2022年對其他49處、約36公里全面實施‘清涵、清管’。”張曉峰介紹,整治將結合片區雨污分流清疏修繕、城市開發建設及道路改造等條件,其中,2020年,實施紫金山一溝、童子倉溝等9處暗涵整治;2021—2022年,實施崗子村溝、內金川河西支等40處暗涵整治。整治內容包括城市暗涵通過排口溯源整治、截流設施改造、涵內清淤、涵體修復并強化長效管護等,通過3年奮戰,真正實現“涵內整潔、污水納管、清水出涵”。
“暗涵”能否重新成為“明河”?
暗涵的前身是“明河”,近年來,我國各地在水環境整治過程中讓“暗涵”重新“亮”起來的案例越來越多。南京此輪整治中,暗涵會被重新打開并擔負起河道功能嗎?“有這個可能性,但比較小。”張曉峰坦言,這主要受制于城市空間有限。
不過,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位于浦口區的珠西支河也曾是暗涵,去年起啟動的整治中,它被重新打開并成為一條景觀河。浦口區水環境建設科科長李慧星介紹,珠西支河全長900多米,過去多年,河道周邊小區污水全部匯集其中,河道黑臭不僅讓老百姓苦不堪言,也嚴重影響了通江河道城南河的水質。在當時沒有進行雨污分流的條件下,就通過砌擋壩的方式阻擋污水進入城南河,再考慮將污水抽到污水管進入污水廠處理,但污水濃度太低影響了污水廠的運行,最終只能通過覆蓋方式來消除惡臭。2018年,此處暗涵的整治被提上日程,前不久全部完工。整治中,這一暗涵被打開了一半以上,成為一條周邊居民們舉手稱贊的景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