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對古城風貌的全面保護,打造“高質量核心功能城區、高標準全域旅游城區、高品質宜居生活城區”,今年2月以來,一場聲勢浩大的“靚麗姑蘇”拆違治亂專項行動在姑蘇區全域展開。截至5月23日,姑蘇區共拆除違法建設3945處,共計30.33萬平方米,提前完成年度30萬平方米拆違目標任務。一大批違建的拆除,不僅為古城發展騰出了空間,也讓古城不斷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保護古城風貌
拆違既有速度又有“溫度”
今年2月底,姑蘇區按照“控增量、減存量、管源頭”的原則,全面清查處理存量違建,堅決遏制新增違建,緊扣危害公共安全、影響市容環境、影響重大工程建設、侵占公共空間等七大類違法建設開展集中攻堅。
經過三個多月的攻堅整治,一批影響古城風貌的違建被拆除,一批城市頑疾得以解決。滄浪街道對南園新村內存在10年以上的40余處違建整體拆除,面積超4000平方米;虎丘街道全力推進山塘河沿線違建“清零”,還姑蘇水鄉河道自然本色;白洋灣街道拆除毗鄰京杭大運河的一處用于倉儲的違建廠房,面積達4000平方米,亮化了大運河文化帶沿線景觀風貌。
在推進拆違過程中,姑蘇區秉持法治化拆違與人性化執法的理念,讓拆違工作既有速度又有“溫度”。來鳳橋西北堍地塊有一片總面積4800平方米的違建工棚群,區域環境臟亂,存在極大安全隱患。執法隊員動之以情,與實際使用的一線工人進行交流,普及安全常識、勞動權益,講述相關安全隱患可能帶來的后果,取得了工人的信任,主動配合清理工棚內部私人物品;同時曉之以法,與違建當事單位聯系,開具停違通知書,厘清法條關系,對其違法行為存在的風險進行耐心的分析,獲得了違建當事單位的理解、認可,最終主動配合自行拆除。
打造無違建示范區
向精細化方向全面升級
今年,雙塔街道積極開展“魅力子城無違建示范區”的創建。在東至公園路、南至十梓街、西至錦帆路、北至干將東路的無違建示范區區域內,街道通過“微整形”“微改造”,拆除私設廣告牌、雨棚,統一設置蘇式木制門窗,對民居立面粉刷見新;安裝電動自行車智能充電樁,規范車輛停放及充電行為,探索長效管理機制,消除安全隱患,同時挖掘街巷文化,設置景觀文化小品,提升街巷文化氛圍。
“無違建示范區創建,是實現從整治性拆違向精細化治違轉變的重要載體。”姑蘇區違法建設專項治理專班負責人介紹,按照“無違建示范區”創建標準,姑蘇區各街道開展集中整治,確保示范區內無新增違法建設,存量違法建設依法處置到位,同時構建違法建設防控和治理長效機制,以景區化管理標準,做靚古城風貌。虎丘街道打造的“山塘慢行無違建示范區”,結合山塘立面改造工程,拆除違法建設,明晰街巷肌理脈絡,還原蘇式街巷風貌,讓市民游客的腳步慢下來,打造有顏值、有質感、有溫度的山塘蘇式慢行體驗區。
在無違建示范區創建過程中,姑蘇區各街道還積極打造無違建示范路。目前,西北街、新市路、白塔東路、白塔西路等無違建示范路創建基本完成。據悉,今年上半年,姑蘇區將完成5個以上無違建示范區、8條以上無違建示范路建設。同時,姑蘇區正積極謀劃下半年拆違工作,力爭到今年底前再完成拆違20萬平方米,推動違法建設治理向精細化方向全面升級。
“拆治靚”結合
打造一批靚麗古城新名片
做好違法建設拆除后的修復美化提升,是姑蘇區將違建整治的“拆”和宜居環境的“建”相結合、優化城市空間格局和特色風貌的縮影。拆違治亂行動開展以來,姑蘇區將拆違治亂與園林景區周邊環境提升、商圈環境提升、老舊片區交通安防整治等重點工程項目相銜接,做到拆一片、治一片、靚一片,打造一批靚麗的古城新名片。
在白塔西路、白塔東路、園林路、倉街等路段周邊,存在著200多處破墻開門現象,直接影響了拙政園、獅子林、耦園等景區周邊的形象,也降低了居民、游客的生活、旅游體驗。今年,平江街道將這些破墻開門全部實施封堵,開展“沿街立面古城風貌統一恢復工程”,以“黑白”蘇式建筑的主色調,再現粉墻黛瓦的傳統建筑美感,讓歷史積淀呈現于街頭巷尾,全力打造整體旅游風貌區。
石路商圈佑圣觀弄南側一排墻體外拓違建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金閶街道對該處違建進行拆除,并進行修繕美化,提升石路商圈環境風貌。雙塔街道結合老舊片區交通安防整治,暢通了木杏新村、竹輝新村等居民生活區安全通道,同時在原違建空間修建居民議事長廊,安裝充電樁、增設綠化帶等便民利民設施,構建和諧美麗家園。
此外,姑蘇區不斷通過建強城市運行體系,做細做實基層網格化治理體系,充分運用無人機航拍、數據采集車等科技化、信息化手段,構建“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的全天候動態巡查機制,確保違法建設第一時間發現確認、第一時間處置叫停,實現對違法建設的源頭管控。(蘇報記者胡毓菁蘇報通訊員王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