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清清,流水潺潺,這是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之一。按照目標,南京今年要建成173條幸福河湖。眼下,雖受疫情防控影響,但打造幸福河湖的相關工程已進入緊張施工階段。繞明故宮地區蜿蜒流淌的玉帶河,在一系列“手術”之后正悄悄展現幸福模樣。今年底前,隨著工程全部竣工,玉帶河將真正蝶變成城市的一條“玉帶”。
河底“大掃除”
清出1.7萬噸淤泥,再造“水下森林”
繞明故宮呈“幾”形的玉帶河是城東地區一道重要的城市內河,屬秦淮河水系流域范圍,也是長江水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水環境提升整治對長江大保護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地圖顯示,玉帶河西段起于中山東路,東側為總參第六十研究所和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西側為江蘇省會議中心、鐘山賓館、黃埔花園小區和黃埔路小區,最終由南向北匯入玉帶河北段;東段起于中山東路,西側為民國時期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辦公樓舊址、清溪花園等,最終由南向北匯入玉帶河北段。玉帶河北段與香林寺溝及清溪河連通,東段和西段則與明御河連通。
記者近日在現場看到,數十名工人正在玉帶河西段打圍堰進行相關清淤工程。據建設單位玄武環境集團項目負責人介紹,以往玉帶河存在水體流動性不足、部分底部泥污染較重、生態環境設施不夠完善等問題。底部淤積最深處達到60厘米,最淺處也超過20厘米,清淤成為玉帶河整治工程的重點之一。目前西段清淤工程已接近尾聲,整個清淤工程淤泥總量將超過1.7萬噸。
清出淤泥可以改善水質,若要水質穩定向好還須提高河道自凈能力。記者現場采訪了解到,清淤工程完工后,玉帶河“水下森林”的構建工程將迅速推進。“維持健康良好的水生生態系統,應實現水域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水生植物)、消費者(魚類等)、分解者(微生物)的合理配置,通過構建水生動植物,增強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改變水體氮、磷營養鹽循環模式,從而提高河道生態系統對各類污染物質的自凈能力。”負責河道整治設計的設計師曹越介紹,他們將以沉水植物形式為主導進行生態修復,合理搭配生態浮島以豐富水生植物多樣性,構建“水生植物—水生動物—微生物群落”共生系統。屆時,玉帶河將“有河有水、有草有魚”。
河道“大手術”
降低雨污下河風險,讓河道“清”起來“活”起來
沿河而建的“截流溝”一到下雨天就面臨著溢流污染風險,這是南京不少河道面臨的“大煩惱”。玉帶河整治中,截流溝通過“手術改造”后將減少雨天污水就入河的尷尬。“將在合流管接入截流溝前設置截留井,并設置多個小管徑截流管,晴天時,污水經過截流管排入截流溝,可根據污水量調整需開啟的截流管數量;雨天待達到一定水量后,雨水就可翻過截流溝,通過扁平化釋放口排放入河,減少了雨水進入合流管道造成污水溢流的風險。”上述項目負責人介紹,根據測算,對玉帶河沿河6處排口進行釋放后,可減少3.5立方米/秒的雨水進入截流溝,“若按照降雨歷時15分鐘計算,可減少3150噸雨水進入截流溝,這意味著減小污水溢流進入河道的風險。”
為讓水“清”起來“活”起來,玉帶河除了盡最大可能控制污染,還將借助“外力”。記者在現場看到,工程通過在香林寺溝設置引水泵站,將香林寺溝的水輸送至玉帶河東支釋放,補充玉帶河東段的活水,同時在玉帶河北段北門橋處設水力推流器,促進河道的整體流動。
兩岸“大換裝”
有公園有沿河步道還有親水平臺
記者在現場看到,沿河還修建起了2米多寬的步道。“工程全部完成后,中山東路與玉帶河之間的圍墻將被打開,市民可以從中山東路直接下來沿河而行。”曹越介紹,此前玉帶河兩岸綠植雜亂,市民無法沿河漫步,親水更談不上。此輪整治中,玉帶河西岸沿河打造了700多米長的人行步道,每隔100多米還有一處親水平臺。
玉帶河兩側是硬質擋墻,為改變河道呼吸不暢的尷尬,在不改變現有硬質駁岸的前提下,工程還將在河道內側進行駁岸的生態化改造,通過松木樁固定,內填填料及種植土,打造濱水植物帶,營造出水清景美、水下森林與水上浮葉植物相呼應的優美水上景觀。兩岸密密匝匝的凌亂大樹將進行疏枝修理,同時補種一些層次感豐富的綠植。
記者沿著玉帶河西段一路往東至清溪路附近發現,玉帶河東段的整治已基本完工,沿河美景漸次而來。在清溪大廈小區附近,小而精的玉帶河河長制主題公園內,綠樹紅花相映成趣,七八個居民在休憩,“原先這里是雜亂無序的鐵皮車棚,河道整治工程開啟后,打造出一個小公園。”居民朱女士告訴記者,此處已成為她和鄰居們下樓休閑的第一選擇。
“以前河水是黑臭的,一到夏天不敢開窗,現在沒有這個煩惱了。河道整治完工后,水質一定會更好。”朱女士甚是期待。(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顧小萍 通訊員 劉靖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