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濕的后背、黝黑的臉龐……炎熱高溫天氣襲來,約36萬名建設者不懼烈日“烤驗”,在陽光下揮灑汗水,為城市建設和發展默默奉獻。7月的南京,全市2433個在建工程施工正酣。戰高溫、抓防疫、促發展,南京正以迅速行動、鏗鏘舉措,確保各項重點工程按時、保質、有序推進。
一線工人的堅守,保障了城市建設有序推進,而這座城市也在為他們安心工作、平安度夏傾力守護。日前,市建委下發《關于做好全市房屋市政工程汛期和夏季高溫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科學制定戶外工作時間,建立健全防暑降溫工作機制,通過一系列關懷措施,切實保障一線建設者身體健康和作業安全。
仙新路過江通道南引橋:每日綁扎兩噸鋼筋磨平鞋底燙紅肩頭
站在正在建設中的仙新路過江通道南引橋上,望得見前不久封頂的主塔。在中建安裝南京公司負責施工的南引橋C3標段,工地上也是一派忙碌景象。鋼筋工徐建正蹲在鋼筋切斷機前,把一根根鋼筋按圖紙加工成標準長度。加工完,他把鋼筋整齊地碼在一旁。
下午4點的戶外,烈日直射下來,橋面上沒有任何遮擋,記者上前摸了摸鋼筋,燙得扎手。除了切割鋼筋,徐建和工友還要綁扎鋼筋,每天他們每人差不多要綁扎兩噸鋼筋。35歲的徐建來自大涼山,來南京已有五六年。來寧之前,他在上海的工廠里干過,“在工地上確實比工廠里更辛苦。”徐建笑笑說,“一開始沒有經驗,天熱嫌戴手套麻煩,結果手上被燙得起泡。”
除了對手很不友好,在鋼筋上干活還很費鞋。徐建的工地勞保鞋表面看著已有不少磨損,他把腳一抬,記者看到鞋底都快磨平了,他告訴記者,一般一雙鞋最多穿一個月。工友們正在施工的橋面箱梁受場地高壓線限制,無法使用機械設備進行材料吊裝,大部分長條的鋼筋要靠他們抬到施工部位,在高溫下,滾燙的鋼筋一放到肩頭,即使還隔著衣服,也燙得人直咧嘴,到收工后,衣服一脫下來,肩頭都有個紅印子。
在工地旁,一溜排放著好幾個大號的水杯,面對烈日的炙烤,大家都把水杯換成了超大型。項目部在工地上準備了小藥箱,里面有藿香正氣水、風油精,每天還給工人提供綠豆湯、西瓜補充水分。
仙新路過江通道是“十四五”期間南京市重大工程,項目南岸沿仙新路敷設,起自科創路交叉口,向北跨越長江接入省道S501,全長13.17公里。該通道連接主城區與國家級江北新區、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道路主線按城市快速路標準建設,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80公里,通車后將有利于緩解跨江交通瓶頸,提升江北與仙林副城以及江南主城聯系的便捷性。南引橋C3標段從棲霞大道以北至烏龍山短隧,全長2.86公里,施工內容為橋梁和地面輔道,項目總工謝祥宇介紹,目前正在進行橋梁樁基和承臺基礎施工。南接線C3標段引橋除樁基和承臺基礎采用現澆施工,下部結構及上部結構主要采用裝配式施工工藝,預制裝配率達到90%,助力城市更新實現綠色化、快速化建造。
龍翔片區規劃初中:一秒打一個“鋼絲結”,一天磨爛一雙手套
左手拿著一把鋼絲,右手拿著一把鉤子,腳下是縱橫交錯的鋼筋,頭頂是火辣辣的陽光。50歲的錢生兵埋著頭,熟練地把鋼絲繞在鋼筋交叉處,再用鉤子固定好。他的動作非常快,幾乎每秒可以打一個“鋼絲結”。十來分鐘后,他站起身,擦了一把汗,活動一下腿腳,拿起一旁的大水杯喝了幾口水。已接近上午十點,錢生兵上工也快5個小時了,這個容量為一升的水杯,他已經“解決”完一整杯,這是第二杯。
錢生兵是雨花龍翔片區規劃初中項目上的一名鋼筋工。常年在室外勞作,他的臉曬得黝黑,為了防曬,他穿著長袖襯衫,此時,衣服已濕透。休息的片刻,他脫下了防護手套,記者看到手套已磨損,問他是否兩天就要換一副手套,他爽朗地笑笑說:“哪里能等到兩天,這個天鋼筋都燙手,手套也磨得特別快,一天就要換一副。”
錢生兵做鋼筋工已有30年,在他看來,現在工地上的條件比以前好多了,“現在宿舍里有空調有獨立衛生間,食堂有西瓜有綠豆湯,以前工地上水都不夠喝,沒日沒夜地干,現在上工有規定時間,像這個天,中午能休息蠻長時間。”說著,已經到了收工時間,工人們三三兩兩地拎著水杯,回宿舍“充電”。
雨花龍翔片區規劃初中施工單位南京宏亞建設項目負責人顧玉堯介紹,目前項目上的作息時間是早上五點半至十點半、下午三點至六點。工地上有茶水間,還配備了人丹、風油精,食堂有綠豆湯和西瓜,“我們目前還有鋼筋工、木工和司索這幾個戶外工種,這個季節我們會格外注意,如果溫度繼續升高,上工時間還會再調整,確保他們不中暑。”顧玉堯說。
“往左一點,再高一點。”大太陽底下,一名司索正通過對講機指揮塔吊司機。47歲的趙秀英來自南京高淳,由于愛人是干司索的,十幾年前,她夫唱婦隨,也學起了干這一行。“現在我干得可不比他差!”隔著口罩,記者看到趙秀英臉上充滿笑意,她戴著袖套、口罩、安全帽,“武裝”得嚴嚴實實,幾縷頭發從安全帽里滑了出來,汗水將頭發凝結在一起。“確實是熱,不過還可以接受,干這一行主要是要有責任心,精神集中在工作上,就不會感覺那么熱了。”明晃晃的陽光下,趙秀英一直仰著頭,全神貫注地看著塔吊。此時戶外溫度接近40℃,記者試著抬頭往高空塔吊的方向望去,沒一會兒腦門上就全是汗,火辣辣的陽光刺得眼睛受不了。
收工后,趙秀英脫下身上的反光背心,她里面的衣服上已結了一層鹽霜。她伸手揉了揉脖子,由于工作期間要一直仰頭看著塔吊,時間久了,脖子難免酸痛,“習慣就好了。”趙秀英笑笑說。一整天下來,她最少要走上一萬多步,多的時候兩萬多,“干這一行就是風吹日曬,等到樓層里吊裝時就好了。”
龍翔片區規劃初中去年5月開工,目前已完成主體結構,明年9月可交付使用。學校建筑面積47000平方米,屬于雨花臺區鐵心橋、西善橋“兩橋”片區,建成后可彌補區域內教育資源的不足,為孩子們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教育資源。
綠都大道:烈日下手持焊機,焊花給“炎值”升級
已經合龍的綠都大道橋面上鋪滿了鋼筋網,電焊工汪應朝一手持焊機,一手持面罩,天氣本就炎熱,焊機一開,眼前的溫度立馬上升到一百多攝氏度,周身頓時有一種熱浪滾滾的感覺,汪應朝的臉在烈日和焊機的雙重“烤驗”下變得通紅。伴著刺眼的弧光,黃紅色的焊花如噴泉一般飛濺。不一會兒,他的身上就濕透了。到收工的時候,不只是衣服,他的鞋子襪子都被汗水浸濕了。火辣辣的太陽把鋼筋也烤得滾燙,有時候汪應朝起身的時候,發現自己像是被“焊”在了地上,這是因為鋼筋溫度過高,鞋底粘在了鋼筋上。他要站穩身子,慢慢把腳抬起來。
收工后,汪應朝卷起了袖子,記者看到他的手臂上有少許斑斑點點的疤痕,這是焊花穿透衣服留下的。這個時節大部分人都是短衫短褲,但不管天多熱,汪應朝都穿著長袖長褲,這樣的裝備能保證他不被高溫灼傷。不過,“全副武裝”帶來的悶熱也是夠嗆,而且薄薄的衣物并不能完全防止焊花灼傷皮膚,只能相應減少傷害。
整理好工具,汪應朝拿起杯子大口喝水,他告訴記者,這個天喝水不是用瓶算,要用桶算,一天下來要喝上好幾升水。“焊接這項工作非常考驗耐心,也是個細心活。”汪應朝說,多年的從業經歷已經讓他慢慢適應了火星的灼熱感,焊機關閉的那一刻,溫度慢慢降下來,對他來說,就已經舒爽了不少。
施工單位中建八局三公司項目安全總監張鳳偉介紹,面對高溫,項目部調整了作業時間,盡量避開高溫時段,同時項目部還在工地搭建休息室,里面準備了藿香正氣水、西瓜等防暑降溫物品。
綠都大道建設工程北起宏運大道與現狀綠都大道交叉口,以橋梁形式先后跨越濱河路、秦淮新河、秦淮路后,南至董村路與通淮街交叉口,全長約1.26公里,其中跨秦淮新河主橋全長317米,單跨跨度135米,結構形式為鋼混疊合梁,是目前國內最大跨徑鋼混組合連續梁橋。目前工程主橋疊合梁已安裝完畢,疊合梁涂裝進行中,北引橋正在施工橋面系及附屬結構。該工程是南京市2022年十類民生實事項目中16個主城跨區斷頭路項目之一,作為南京南站集疏運系統的重要一環,建成后將進一步加強南京主城與副城間的聯系,完善區域路網結構、打通城市斷頭路,對方便市民出行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