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17日,江蘇省創新型示范縣(市)區建設工作交流會在溧陽市召開。全省首批10個示范縣(市、區)重點圍繞體制機制全面創新、創新創業政策落實、主導產業創新發展、創新創業要素集聚等方面介紹了各自建設特色做法和典型經驗。
“我們著力開展財政科技投入結構性改革,推進科技創新券工程和工業經濟躍升行動,不斷提升財政支持績效。其中,去年科技型企業獎補資金達3513萬元,科創型企業貸款余額111.10億元。目前,7000萬元‘天目湖英才榜’專項資金正在發放。”江蘇溧陽市委書記葉明華提到的一組數據引起與會者陣陣掌聲。
作為江蘇省西南端的一個縣級市,溧陽已建立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重慶大學溧陽智慧城市研究院等重大科創平臺13家,為重點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千億級動力電池和不銹鋼、智能電網、智能裝備等產業集群提供了重要支撐。
無錫惠山區副區長虞潔介紹,他們以創建省級創新型示范區為突破口,全力實施科技驅動和人才計劃,一方面淘汰落后產能,一方面規劃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惠山區堅持‘華東科創谷’建設總目標,圍繞《無錫市惠山區省創新型示范區建設方案》和園區融合引領縣域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上半年,資助創新創業人才(團隊)項目51個,資助金額達5200余萬元,兌現科技發展扶持獎勵資金6491萬元。”
緊鄰上海的江蘇省太倉市,抓住地理優勢,與上海高校共建的省級研發機構超20個,滬上人才項目占全市創業類領軍人才比重超30%。“我們充分依靠科技人才,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專門出臺航空航天產業創新集群2025行動計劃和專項政策,總投資30億元的星河動力商用火箭項目等13個航空航天項目落戶。目前,高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現代物貿產業均超過千億級規模,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正成為產業新地標。”太倉市副市長祝真旭說。
江蘇省科技廳副廳長蔣洪表示,縣域創新資源有限,創建工作是個系統工程。這些示范縣(市)區在創新型示范縣(市)區建設探索出的做法與經驗,既充分體現出了建設的特色和成效,更為各地深化創建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