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中國·淮安第二屆淮河華商大會開幕。據了解,本屆大會共簽約項目69個,總投資金額876.2億元。作為淮安年度3+7招商推介活動重頭戲之一,第二屆淮河華商大會的召開無疑是淮安踐行“項目為王、環境是金”工作導向的生動實踐。
今年年初,市委書記陳之常在全市重特大項目攻堅暨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上提出,必須樹立更加鮮明的“項目為王、環境是金”工作導向,在去年項目攻堅“整體起勢”的基礎上,將今年定位為“突破成勢”之年,強調要把重特大項目攻堅作為全市發展的頭等大事,抓出全面突破的新局面、跨越趕超的好勢頭。不久前召開的市委八屆四次全會指出,在攻項目中倒逼發展環境優化、在優環境中實現項目更大突破,真正通過項目之“進”筑牢跨越趕超根基,進而在復雜條件下站穩腳跟、在激烈競爭中贏得主動。
今年以來,全市各地各部門以導向為方向,積極投身項目攻堅、優化營商環境等工作,持續掀起創新實干、比學趕超熱潮,以中天鋼鐵精品鋼簾線、臺華新材料、益海嘉里、南高齒風電(淮安)擴產、高性能玻纖零碳智能制造基地為代表的一批重特大項目紛至沓來,挺起全市高質量跨越發展“脊梁”。
聚焦項目攻堅
經濟發展穩中有進
繼首屆淮河華商大會簽約37個項目、總投資近300億元后,本屆淮河華商大會又結碩果,簽約數量、投資總額再創新高。同時,重點會見、開幕式、考察交流等主活動更是突出招商引資、強化項目接洽,以城市推介和成果展示為主要內容,搭建起與海內外僑商華商投資合作交流互動的平臺。
重特大項目是實現淮安高質量跨越發展的關鍵抓手。市主要領導率先垂范,化身“一號招商員”“走出去”“請進來”,在全市上下掀起“一把手”帶頭招商的濃厚氛圍。各縣區、園區以及部分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迅速響應,第一時間帶隊赴珠三角、閩三角、浙江等地招商,吸引和推動一批大項目、好項目落地淮安。
同時,我市出臺《2022年全市招商引資工作方案》《招商引資項目信息流轉管理辦法》,成立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定期通報會商、項目研判、招商周報、招商日報工作機制,扎實推進全市招商工作;制定《3+7招商推介活動籌備工作總體安排》,高質量組織深圳、蘇州招商推介活動,高效開展預熱和延伸活動;組建五大駐外招商局,遴選27名駐外招商人員奔赴招商一線。各縣區(園區)積極策應駐外招商局布局,選派招商人員駐點招商,全市平均每天外出招商人員保持在300人以上。
此外,持續開展重特大項目攻堅拉練活動,通過實地觀摩項目,分析經濟形勢,全面檢閱我市重特大項目建設進展和成效,凝聚全市上下狠抓項目建設的強大合力。圍繞項目招引、開工、竣工、投資額4個方面,按照“突出工業項目、突出項目投資、突出大項目、突出考準考實”的工作思路,對《2022年度重特大產業項目攻堅考核辦法》進行修訂完善。
強有力的措施推動了項目的突破成勢,有力帶動和支撐淮安經濟運行穩定恢復、穩中向好。今年1至7月份,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產業項目539個,其中50億元以上14個;核準備案企業投資項目1979個,同比增長29.09%;新開、竣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同比分別增加76個和43個。上半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增幅全省第二;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72.69億元,同比增長2.3%,排名全省第五。
發力企業培育
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走進江蘇施塔德電梯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只見機器飛轉,卻基本看不到工人。2020年,施塔德電梯投資新建智能化生產基地,對生產設備進行升級,實現生產全流程自動化;2021年,與江蘇電信合作打造“5G+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項目。通過一系列智能化改造,企業生產效率比改造前提高了15倍,產品精確度提升到0.1毫米以內,良品率提高到99.8%,先后獲評省級示范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
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是傳統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市高度重視該項工作,制訂全市制造業“智改數轉”三年行動計劃,排出年度“智改數轉”項目753個,覆蓋企業594家,現已開工599個;組建市縣“智改數轉”工作專班,統籌開展銀企、供需對接等系列服務;搭建全市“智改數轉”服務商生態資源池,面向全國遴選78家“智改數轉”優秀服務商,為企業“智改數轉”進行免費診斷、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開展“百企示范”“千企上云”“千億投資”等專項行動,引導企業建設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推動業務流程和設備“上云上平臺”。
今年3月,淮安市被省工信廳公示推薦為省級督查激勵事項——制造業“智改數轉”成效明顯地區。截至目前,宏恒勝電子、西派集團2家企業爭取省級“智改數轉”扶持資金1500萬元,淮鋼特鋼、今世緣酒業、威靈電機、施塔德電梯4家企業獲批省級示范智能工廠,30家企業創成省三星級以上上云企業。
“智改數轉”只是淮安加快企業培育的一個方面。今年以來,我市出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全面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六項工程”,加大重點企業分類培育力度,整合設立總規模2.43億元的工業強市發展專項引導資金,已免申直補項目328個、資金7377萬元。深化百億級企業培育行動和“千企技改”工程,“一企一策”強化政策要素幫扶,全市百億(50億)級培育企業在建或擬建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25個,上半年已開工14個,完成投資132.2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59.4%;編排年度重點技術改造項目492個,上半年已開工416個、竣工118個,共計完成投資162.1億元。
突出環境優化
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挖掘機在轟鳴聲中鏟起鏟落,運輸車輛在工地來回穿梭……臺華新材綠色多功能錦綸新材料一體化項目施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該項目總投資120億元,是首屆淮河華商大會招引的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僅用70天,實現重特大項目“拿地即開工”的突破。浙江臺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清島說:“淮安地方領導對項目的大力支持和鼎力幫助,讓我十分欣慰和感動,這也是我們最終決定投資洪澤的重要因素,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如今,這樣的速度還在不斷刷新。我市在去年全面開展“拿地即開工”改革工作的基礎上,用活用好“并聯審、容缺辦”審批新模式,對6個審批應用場景實行串聯改并聯,對49個事項實行容缺受理,對34個事項實行容缺辦理,實現重大項目審批環節再精簡、審批時限再壓減、審批效率再提升。上半年,全市通過并聯審批方式服務項目1224個,辦結事項4801件;容缺受理項目185個,辦結事項210件;容缺辦理項目81個,實現了96件不影響工程質量、安全的審批事項“先辦證后補材料”。
好的營商環境推動項目紛紛落地。據悉,截至目前,首屆淮河華商大會簽約的37個項目中,已有臺華新材、益海嘉里、衛崗乳業等15個產業合作項目開工建設,共為10個雙創項目及67家企業獲得了總計超41億元的投、融資支持。
優化營商環境永無止境。今年以來,我市持續深化101%服務,出臺《淮安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若干措施》,加快打造“物流成本最低、要素成本最低、服務環境最優、辦事效率最高”的一流營商環境;發揮黨政親商會、“12345”熱線企業保障服務專班和2098名駐廠幫辦員的作用,及時解決企業在物流運輸、供應鏈配套等方面的困難,促進企業“吃飽開足”;在全面落實國家、省相關政策基礎上,制定實施“淮政45條”、“淮政辦20條”、促進服務業發展“淮十條”、“穩定經濟增長15條”等政策措施,累計辦理退稅、緩稅、減稅67.7億元。
千帆競發勢如虹,風勁潮涌逐浪高。第二屆淮河華商大會的項目簽約就像是種下了一顆顆種子,相信在“項目為王、環境是金”工作導向引領下,淮安定能厚植發展沃土,推動項目落地生根、發展壯大,為高質量跨越發展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