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揚州市按照“漸進式、強文化、可持續”的思路,以保護傳承、優化改造為主,強化政府引導,注重發揮居民的主觀能動性,深入挖掘揚州古城歷史內涵和文化要素,加強各類歷史文化遺存的活化利用,逐步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街區保護與利用新機制,有效推動2個項目入選國家“十四五”時期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項目儲備庫,1個項目獲省建設引導資金。
實施古城街區活化復興行動。在保護古城街巷傳統肌理的基礎上,通過居住條件的宜居化、居民生活方式的現代化和創業就業手段的多元化,進一步激發古城的生機和活力。在古城街區更新修復的過程中,注重生產場景的復建,注重市井生活的傳承,注重生意場所的營造,通過增加居民資產性和經營性收入,讓大多數當地居民仍留在原地居住、經營,“原貌、原住、原味”地保留住了老街古巷、市民市井的特色,成功打造了仁豐里、皮市街等文創特色街區。
實施古城街巷微環境提升行動。創新采取“專業設計+社會參與”的模式,發起“螢火點亮古城”行動,發動權威專家、規劃設計團隊、古城居民、學生、社會組織、有識之士和主流媒體共同參與,搭建“螢火蟲”工作營。通過“社區營造”“鄰里共建”的理念,修復破損建筑、理順街巷交通、提升綠化景觀、完善公共配套,還原古城生活場景,追尋古街市井記憶。
開展古城傳統民居修繕行動。修訂出臺揚州古城傳統民居修繕獎補實施意見,提高修繕補貼標準,每戶最高補貼標準從2.5萬元提高到4萬元,同時擴大補貼類別、簡化申報流程、推廣應用新技術和新材料,從政策制度上進一步調動群眾按照古城風貌保護要求自我修繕住房的主動性、積極性。每年完成1萬平方米的修繕任務,在保護古城傳統風貌和整體格局的同時,進一步改善了古城居民的居住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