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可見綠、百米可游園,每一處皆是綠意風景……城市綠地游園是百姓身邊可觀、可感、可親近的綠色空間,彰顯著城市的特色和文化,承載著人民的美好生活。根據江蘇省政府2022年度民生實事的部署要求,今年全省將推進100處“樂享園林”小型綠地活力空間建設任務。
為高質量完成這一目標任務,今年3月,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出臺《關于做好“樂享園林”民生實事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推動建成一批高品質“樂享園林”,增強城市功能品質,實現城市綠地空間從“共享”到“樂享”的新提升,讓市民在城市街角邂逅更多不期而遇的“美好”。
從倡議到實踐 綠色空間再“升級”
城市公園、社區公園、街角綠地……綠意在江蘇大地上不斷“生長”,逐漸走入市民的日常生活。為進一步提升園林綠化的多元價值,2021年5月,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省委宣傳部、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中國建筑學會、中國公園協會,共同發起《增強城市園林綠化的多元功能營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新發展階段城市園林綠化江蘇倡議(2021)》(以下簡稱《倡議》),提倡“讓綠地成為居民便捷可達的生活空間;讓公園成為意趣盎然的活力空間;讓綠道成為親近自然的體驗空間;拓展后疫情時代的健康空間;完善城市防災應急的安全空間;讓綠地無界,讓綠色共享;用綠色串聯起城市的美好客廳”。
《倡議》發布后,江蘇省各設區市積極響應,推動建設社區公園、口袋公園、綠道等,讓市民出門入園、轉角見“綠”。
多年來,江蘇省持續推進便民型公園綠地建設,積極開展創新實踐,為園林綠化功能品質提升提供了堅實基礎。2019年至2021年,全省新改建便民型公園綠地304個;印發《江蘇省“公園綠地+”建設指南》,實施“公園+”行動,“十三五”期間新增和累計提質改造公園綠地1.2萬余公頃。結合《倡議》相關內容的落地做實,在便民型公園綠地建設基礎上,江蘇省于2022年明確新增建設“樂享園林”活力空間,并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新增建設100處‘樂享園林’小型綠地活力空間”同時被列為省政府2022年度12類50件民生實事之一。
從風景到場景 園林內涵更豐富
據介紹,“樂享園林”小型綠地活力空間是市民身邊可休憩、可交往、可健身的高品質綠色生活空間,其特征是便捷可達、功能多元、內涵豐富、健康美好,包括口袋公園、城市綠道、公共空間林蔭化、立體綠化等類型。
“‘樂享園林’旨在從完善園林綠地空間體系、提升多元功能及服務水平、推進共治共建共享等方面入手,通過空間織補、功能植入、活力營造,不斷增強園林綠地的生態功能、社會功能和人文功能,促進生態空間與城市公共生活的有機融合,讓人民群眾在高質量發展中更好地享受高品質生活。”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園林處處長于春說。
在工作推動過程中,江蘇省致力于打造便捷可達、功能復合、開放活躍、詩意人文的“樂享園林”。具體來說,將根據市民生活需求,聚焦短板缺項,優化和均衡城市綠地布局,完善公園體系,實現市民出門5~10分鐘即有一片可休憩、可交往、可健身的綠色共享空間。同時,強化與城市其他功能空間的銜接和復合利用,重點加強與文教體衛、應急避險等設施的融合,實現功能的多元復合與拓展提升,滿足不同人群和時空的多樣化活動需要,讓園林成為意趣盎然的活力空間、親近自然的體驗空間。同時,完善無障礙、全齡友好設施建設,提升游憩舒適度;因地制宜推進有條件的單位庭院開放綠地共享;引導和發動公眾全過程參與“樂享園林”的設計、建設和運營,營造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此外,推進園林、景觀與建筑、街道的深度融合,營造更多具有審美意趣、有顏值、有內涵的綠色公共空間,推動園林藝術社會化,提升大眾審美,讓園林綠化增添城市空間特色和文化品位。
新建活力空間 “樂享生活”進行時
根據《通知》要求,今年江蘇省要全面完成“新增建設100處‘樂享園林’小型綠地活力空間”任務,在此基礎上,持續推進“樂享園林”建設行動,適時開展試點城市建設,力爭至2025年,全省新增建設“樂享園林”小型綠地活力空間400處以上。
《通知》進一步明確了“樂享園林”小型綠地活力空間建設要求,指出在單類、單個項目基礎上,鼓勵各地結合城市更新和片區建設,與老舊住區改造、社區微更新、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綜合整治、生態空間修復、低效產業用地提升等多類、多個項目統籌推進建設,強化與城市其他功能空間的銜接和復合利用,注重功能織補和特色彰顯,構建生態效益、景觀效果和服務功能顯著的“樂享園林”體系。
截至6月底,江蘇省13個設區市均按照要求制定了實施方案,19個項目完成設計方案編制,69個項目完成立項、方案編制、招投標等前期工作并進場施工,其他12個項目處于立項、設計方案編制等階段,上半年任務已按時序進度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