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從拿地到開工,最快有多快?昨天上午,蘇州高新區獅山生物醫藥創新基地項目一次性依法合規取得了6項行政許可審批文件。推進“拿地即開工”常態化,打造建設項目全鏈審批“蘇新辦”品牌,蘇州高新區再創新速度。
細化流程打通項目建設“中梗阻”,“六證聯發”助力區域產業發展加速
營商環境“軟實力”, 跑出經濟發展“加速度”。
此次取得的6項審批文件包括《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不動產權證》《審圖合格證》《人防行政許可批復》《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等。
作為今年蘇州市級重點項目之一,獅山生物醫藥創新基地占地面積63.2畝,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建成后將進行體外診斷試劑、新型靶向腫瘤藥物、甲狀腺腫瘤分子診斷和試劑的研發與規模化生產,集生物醫藥科學院、創新藥產業基地和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于一體,助力高新區醫療器械和生物醫藥產業加速發展。
自項目簽約以來,高新區嚴格按照國家、省、市、區優化營商環境改革要求,咬定“交地即發證”“拿地即開工”工作總目標,把項目從簽約至投產全流程細化為7大階段,化“分階段審批”為“全鏈協同審批”,變“等地期”為“加速期”,全力打通項目建設“中梗阻”,以優質高效的服務實現“六證聯發”,推動項目落地“零距離、零障礙、零等待”。
加強項目簽約至落地投產全鏈條管理,“工改2.0版”推出“1234”系列舉措
多證聯發的極速審批現象并非首次。
近年來,為提升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全市各級各部門不斷破除“慣性思維”,大膽創新工作方式,提高審批速度,推進項目建設“拿地即開工”。但在此過程中,由于項目推進前后階段協同不足、拿地和建設兩條線協同不夠,以及項目服務人員對全鏈流程不夠熟悉等原因,導致多證聯發的極速審批現象還受到很大制約。
如何讓極速審批常有不斷?近年來,高新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優質的服務、務實的作風、創新的舉措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為進一步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工作制度改革,加強項目簽約至落地投產的全鏈條管理,今年,高新區進入“工改2.0版”時代,以“拿地即開工常態化”為核心,通過“1234”等舉措,全方位強化項目簽約、拿地、報建、建設、竣工投產等重點環節管理,優化審批鏈、延伸服務鏈、織牢保障鏈,提升投資硬環境。
“1”指的是建立一個制度,即工程建設項目“簽約至竣工投產”全鏈管理工作制度,實現“交地即發證、拿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產”常態化的總目標。
“2”指的是突出兩條主線,即“土地條線”和“建設條線”,將項目全流程向前延伸、向橫發展,細分為“合作洽談”“供地預審”“方案及征地”“供地組卷”“土地招拍掛”“施工許可”“建設竣工”七個階段,細化任務書、明確時間表,列出指導性清單,并行辦理、整體推進。
“3”指的是建設三支隊伍,即“首席服務專員、審批骨干專員、幫代辦專員”管家服務隊伍。“4”指的是推出四項舉措,即建立聯席會商制、專區服務制、綠色通道制、云上服務制,強調抓機制抓落實。
擦亮建設項目全鏈審批“蘇新辦”品牌,四大舉措全鏈協同讓項目落得穩跑得快
品牌引領聚合力,機制保障促長效。具體在落實上,以制度的確定性應對項目的“不確定性”,四大舉措實現項目進展實時交互、全鏈協同,確保項目落得穩、跑得快。
聯席會商制圍繞不同階段、不同主題,按“一方牽頭、多方配合”開展會商工作,省市區重點項目“每周一會”,掛圖作戰,壓實各方推進責任。
專區服務制在政務大廳設立重大項目服務專區,匯集工程審批一站式、水電氣一站式、項目協調站等,建設項目報建“十米服務圈”,打造“就近辦、集中辦、馬上辦”一站式服務體驗;
綠色通道制優化項目“從簽約至落地”全生命周期綠色通道審批服務,按“一區域一首席、一事項一骨干、一項目一代辦”要求,為項目提供“跨前指導、幫辦代辦、容缺預審、并審聯審”等服務;
云上服務制強化信息化、數字化服務,建設“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綜合管理平臺”,打造集“咨詢服務、動態跟蹤、信息共享、困難協商、催辦督辦”等功能于一體的云上服務平臺,審批流程圖、倒排計劃、項目專題報告“一鍵定制”,以數據跑路賦能重大項目智能管理、精準服務。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基礎上,高新區還將探索工程項目技術要點一次性告知會,列出清單“指向圖”,告知企業所有審批事項,定時定人,讓建設項目全鏈審批“蘇新辦”品牌越來越響亮,推動“多證聯發”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