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綠色發展理念,鎮江建成一座“綠色示范城”——南徐片區自2006年實質性啟動以來,率先踐行綠色建筑標準,如今建成為鎮江最大的綠色建筑集聚區,累計獲得國家級、省級綠色建筑創新獎10項,為我市建設工程項目綠色化提供了樣板。
南徐片區位于鎮江主城的西南部,規劃用地面積13.3平方公里,核心區為8.75平方公里。目前,南徐片區的主要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投資或使用國有資金的建筑項目100%按照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造,90%達到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設計標準;主要居住建筑100%按照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造,80%以上達到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設計標準。截至“十三五”末,該片區累計取得綠色建筑標識30項,累計建筑面積224.47萬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18項,建筑面積154.23萬平方米;公共建筑12項,建筑面積70.24萬平方米。
市住建局綠建科技處處長魏俊超介紹,綠色建筑指在全壽命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筑。綠色建筑技術注重低耗、高效、經濟、環保、集成與優化,是人與自然、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利益共享,是可持續發展的建設手段。
十多年來,市委市政府一直以堅定不移的綠色實踐,讓城市回歸令人向往的碧水藍天。2011年,位于南徐片區的鎮江萬達廣場購物中心,取得一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開啟鎮江全面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的新時代。2012年,該購物中心取得一星級綠色建筑運營標識,這也是全市首個公共建筑運營標識。
新行政中心工程取得二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鎮江市體育會展中心鋼結構工程獲評中國鋼結構金獎、住建部綠色建筑及科技示范工程,市政府印發《關于全面推進鎮江市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正是因為先行先試,2014年,鎮江成功晉級省級綠色建筑示范城市。隨著一系列鼓勵支持綠色建筑發展的政策出臺,我市綠色建筑迎來高速發展黃金期。南徐片區綠色建筑項目和綠色建筑面積也迅速持續增加,并形成點線面結合、功能互補、整體優化的綠色建筑先行區。
走進南徐商務辦公B區1號大樓,集熱面積達120平方米的太陽能熱水器,可提供建筑60.5%的熱水需求量;設置于裙樓屋面的太陽能光伏系統電池組件,發電功率達31.68千瓦。市住建局工作人員介紹,大樓還采用節材(運用可再循環建筑材料)、雨水回用和高效運行管理(實時監控)等綠色建筑技術,實現了低成本綠色建筑技術的集成運用。該項目曾獲江蘇省綠色建筑創新獎二等獎,還捧回國家優質工程獎。
在政府鼓勵和綠色建筑專項引導資金扶持下,南徐片區的住宅項目也大量采用綠色建筑技術。位于鳳凰山路的江南岸一期項目,總建筑面積10.4萬平方米,2017年取得一星級綠色建筑運營標識,這也是全市首個居住建筑運營標識。
據介紹,該項目綠地率達31.0%,形成喬、灌、草多層次的植物群落;451戶業主全部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應用比例達100%;墻體材料采用煤矸石保溫燒結砌塊,保溫效果好;鳳凰河層層疊落,實現自然凈化,小區的綠化澆灌也主要取自河水和雨水,等等。如今,白鷺、野鴨、松鼠等不常見動物以及魚類與小區居民和諧共生。
“雖然我市已于去年9月通過省級綠色建筑示范城市的驗收,但綠色建筑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市住建局黨委委員、總工程師潘海濤表示,今年我市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已達96%,“十四五”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將達100%。隨著綠色社區、生態城區的逐步建設,新國標《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更加關注建筑使用者的體驗感和獲得感,未來的市民生活將更加生態宜居。(局綠色建筑與科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