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省自然資源廳消息,該廳公布了《山西省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成為繼廣東省之后全國第二個公示省級國土空間規劃初步成果的省份。
在《規劃》中,規劃范圍為山西省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主要包括規劃概述,目標與戰略,構建可持續、富有競爭力的總體空間格局,優化“3+2”五類空間布局安排,統籌國土空間基礎設施體系建設,規劃實施保障等6部分內容,構建全省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
《規劃》中提出,筑牢以“兩山七河一流域”為骨架的國土空間保護修復格局。“兩山”即呂梁山、太行山兩大綠色生態屏障。以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提供生態產品為首要任務。“七河”即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唐河、沙河)七大河流生態廊道。加強“七河”的生態基流保障和污染治理,形成聯通山水、功能復合的綠色生態廊道網絡。“一流域”:即黃河流域(山西段),重點以水土流失生態治理為主,保障全省生態脆弱區的生態安全,貢獻黃河流域保護修復的山西方案。
構建以“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為主體的國土空間開發利用格局。“一主”:即太原都市區,打造成為山西省參與國際國內競爭、帶動全省社會經濟和城鎮化發展的核心地區。“三副”:即大同、長治和臨汾三個省域副中心。“六市域中心”:即運城、晉城、陽泉、朔州、忻州、呂梁六個市域中心。
《規劃》提出,重點推進太原都市區發展。進一步優化“山河城湖相映、一主一副一區多組團”的總體格局,支持太原都市區聯合晉中、呂梁和忻州城鎮與產業密集、交通發達且空間地域相連的市(縣)一體化發展。
此外加快三大省域副中心發展。支持大同市、長治市和臨汾市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培育壯大六大市域中心,形成朔州市、忻州市、陽泉市、呂梁市、運城市、晉城市六大市域中心一體化發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