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生態環境的變化是記錄在朋友圈里的。
6月份的水晶藍,8月份的漫天晚霞,11月份的江豚再現……
這些看得見的“環境成績單”,每天都在任由無數的百姓檢閱;藍天更多了,河道更美了,綠色的幸福感也在無數次傳遞著。
“十三五”以來,南京市全市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囑托,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發展質量顯著提升,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產業結構加快調整,長江大保護縱深推進,環境安全更有保障,治理體系更趨完善,生態環保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發生全局性變化,“環境美”成為南京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重要的標志之一。
面向“十四五”,開局之年,南京市將如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攻堅不止步 “一把手”連續四年遞交“軍令狀”
2月24日上午,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暨河長制工作大會。
會議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分析生態環保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動員全市上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展現美麗古都天藍水清的高顏值,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生態環境保護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機遇新挑戰。”市委副書記、市長韓立明指出。
會上,江北新區和各個區“一把手”向市委遞交責任狀,這是2018年以來,南京市連續第四年由各個板塊“一把手”簽訂環境保護“軍令狀”,展示了南京把治污攻堅推進到底的決心信心。
韓立明強調,全市上下要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重要指示要求,準確把握污染防治攻堅戰由“堅決打好”轉向“深入打好”的工作導向,深刻認識新階段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之新”,清醒看到“十四五”改善環境質量“挑戰之多”,辯證看待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任務之重”,以更有力的舉措、更務實的作風,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實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的首位擔當。
任務再明確 治污攻堅要突出“六個著力”
治污攻堅要突出重點、系統推進。
聚焦污染防治攻堅戰主要任務,今年南京將加強“六個著力”,為環境治理力度不斷“加碼”。
一是著力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一著不讓抓開局,深入開展VOCs治理,強化重點行業和領域整治,確保精準施策、靶向用力;
二是著力抓好水環境鞏固提升,堅持科學治水、系統治水、精準治水,不斷鞏固“消劣”成果,建設“美麗河湖”;
三是著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推進產業結構綠色轉型、能源結構脫碳轉型、農業綠色發展,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實現降碳減污協同效應;
四是著力抓好長江生態保護,務實抓好問題整改,深化沿江環境治理,堅決貫徹長江“十年禁漁”部署,努力創造更加過硬成果;
五是著力消除環境安全隱患,持續治理修復土壤污染,織牢織密危廢固廢防范網絡,高效有力整改各類環境問題;
六是著力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增強科技“推動力”,提升監管“約束力”,彰顯制度“生命力”,加快形成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大環保格局”。
同時,南京各級各部門將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整體聯動、督查考核、隊伍建設,形成共抓污染防治攻堅的強大合力,確保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任務順利實施、目標圓滿完成。
狠抓強推進 落實高質量建設的“南京方案”
南京今年的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已經明確。如何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有力舉措強力攻堅,推動南京生態環境質量再提升,各板塊、多部門早已“蓄勢待發”。
建設低碳先鋒城市
南京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要啟動建設低碳先鋒城市,通過碳減排倒逼優化能源結構、產業結構,推進高質量發展。
《南京市“十四五”低碳發展規劃》正加緊編制,規劃將全面統籌碳達峰、碳中和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明確“十四五”低碳發展的思路、目標和重點任務,為南京市建設低碳先鋒城市提供戰略指引。
同時,南京市將編制《南京市綠色低碳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加快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生活方式低碳轉型。
南京還將繼續實施優化調整能源結構、推動工業優化升級、推動建筑節能減排、倡導綠色低碳出行等行動,開展改革創新,加快建立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在江北新區打造碳中和示范區,在江心洲創建零碳未來城,為都市圈、長三角乃至全國碳中和打造“南京樣板”。
抓好長江大保護
2021年,南京市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繼續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抓好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持續修復長江生態。
生態環境部門將加快問題整改工作,確保按期驗收銷號,建立健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的工作機制,組織對全市尾礦庫、垃圾填埋場、小型園區、礦山整治修復項目等開展排查,發現問題立行立改,做到“解決一個,消滅一類”。
同時,對2018年以來已完成整改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組織開展回頭看,確保老問題不反彈、新問題不出現,抓實“長江大保護”。
打贏藍天保衛戰
2021年,南京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聚焦減碳和降污協同防控、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治理,全力以赴守住藍天白云。
一是污染防治出新招。工業源方面,實施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深度減排,狠抓VOCs治理。移動源方面,持續推進老舊車淘汰,推進重柴貨車OBD車載診斷系統在線監控安裝,加密機動車遙測點位覆蓋。揚塵管控方面,提升工地及道路揚塵管控標準,實施積塵走航考核。
二是壓實責任見真章。嚴格落實“點位長”制,建立健全考核通報制度,加強部門聯動,形成治氣合力。完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格,實現“研判、分析、指導、交辦”閉環管理。建立治氣專家庫,加強對重點企業、各板塊治氣工作的幫扶指導。
三是精準管控謀實效。實行一企一策“點穴式”管控,開展首季爭優、夏季臭氧、秋冬季PM_2.5污染防治等專項攻堅行動。完善重點行業分類評級辦法,加大豁免企業支持力度,放大先進示范效應。
打贏碧水保衛戰
“十三五”期間,南京實現全市域劣Ⅴ類水體基本消除,水環境質量始終保持全省第一,交出了一份生態文明建設的優秀“水答卷”。
今年,南京治水工作從水環境質量提升向實現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三水”統籌方向拓展,形成全面深入治水的嶄新局面。
一是更高水平增強安全底色。實施186項防汛消險工程,完成19個積淹水片區整治。
二是更高質量修復生態本色。新改建污水管網40公里,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30萬噸。系統實施15個城市暗涵整治項目,重點開展10個河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確保42個國省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創優。
三是更高層次體現制度特色。繼續放大河湖長制的統領作用,全面統籌各流域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內外源等涉水事務。整合、融合涉河涉水信息,建成城市“水務大腦”。繼續實施河湖長制+“水岸同治”+“消黑消劣”等專項行動,推進河長由“制”變“治”。
四是更高標準提高管理成色。整體推進“一江、兩帶、兩城、五片”的“美麗河湖”建設,強化河湖長效治理和涉水違法行為查處,率先制定和實施市級層面《美麗河湖評價規范》地方標準,積極探索可復制可推廣全國的治水經驗。
抬頭便是藍天白云,夜空頻見繁星閃爍,一江碧水波光粼粼,綠色將在未來的城市建設中不斷蔓延,綠色給百姓帶來的幸福感也將不斷提升。
新任務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展現新作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美好愿景,正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與行動中一步步轉變為現實。南京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腳踏實地,迎難而上,全力推動“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開好局、起好步,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南京建設現代化篇章,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