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覆蓋綠植的景觀圍擋沿著望山路延伸,將整個施工區域“包裹”其中,外圍道路也沖刷得干凈而濕潤,顯示空氣質量的揚塵監測儀樹立在工地大門內側,PM2.5數值35,空氣質量優。在濱湖區某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樣板區”,不僅有整齊劃一的圍擋彰顯工地氣質,智慧工地提升管理效率,更有專屬“網格員”24小時監督文明施工。
記者從市住建部門獲悉,今年以來,我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各項舉措躍上“新臺階”,全市1300個在建工地,共搭建標準化、高質量圍擋近百萬米,在城市整體風貌中形成一道來自建筑工地的綠色“景觀墻”;智慧工地建設全面升級,實現在建項目集成化管理;現場管控提檔升級,工地“網格員”變身文明施工“監管員”,劃分“責任田”,包干管理。
一邊拿水槍沖刷整面圍擋,一邊用抹布擦洗公益廣告字,一番清洗后,圍擋煥然一新。在濱湖區望山路某住宅項目工地外,工人們正在清洗工地外一圈600米的圍擋(如圖),施工單位中建七局項目經理表示,圍擋是工地的門面,每隔半月都會組織清洗。
“去年5月,全市建筑工地圍擋啟動改造升級,主干道圍擋高度不低于3米,并統一使用綠植覆蓋,鑲嵌公益廣告宣傳語,經過一年的提標整治,如今工地圍擋已成為大街小巷一道綠色‘屏障’。”市質安站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包括房建、市政、拆遷等項目在內,全市在建項目已豎起近百萬米標準化圍擋,有些圍擋上還覆蓋真綠植、使用噴淋養護,或植入區域文化和項目特色公益廣告,打造一道道城市景觀“圍墻”。
文明施工三分建設,七分管理。近日,活躍在工地上的“網格員”給建筑工地精細化管理注入活力。在經開區某工地,頭戴安全帽、身穿紅馬甲的“網格員”在工地內穿梭,檢查裸土覆蓋,核驗實名制施工,不時還將手機“智慧工地”端收到的啟動降塵噴淋、車輛進出未沖洗提示等預警信息傳遞到項目部。住建部門人士介紹,這些“網格員”由項目部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共同組成,將文明施工易出問題的揚塵、裸土、噪音、渣土車以及安全生產各項內容劃分“責任田”,實行任務包干,提升工地精細化管理水平。
“建筑工地越來越標準化、智慧化,變得更美了,逐步與市容環境構成和諧‘畫面’。”目睹喜人變化的不少市民為之點贊。“隨著全市在建項目‘智慧工地’管理系統逐步接入市級統一平臺,工地實名制管理、視頻監控、揚塵噪聲監測、危大工程管控等有了中央數據庫,發現問題、處理違規、提升整改更高效便捷了。”市住建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孫倩茹 圖文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