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宿遷市“我為群眾辦實事——黨旗飄揚、幸福農房”新聞發布會召開。會上,市委副秘書長、市農房辦主任張保平介紹,近年來,宿遷市堅持把農房改善作為推進“四化同步”和統攬鄉村振興的關鍵抓手,系統謀劃、統籌推進,農房改善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特別是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市委將農房改善列為全市“我為群眾辦實事”三大重點項目之一,將“黨旗飄揚、幸福農房”專項行動列入市領導掛鉤項目清單,全市農房改善工作走深走實。
農民住房條件變好變優。三年來,全市累計開工建設項目196個,已竣工項目111個,受益農戶16.3萬戶,33個項目入圍省級示范創建項目,數量蘇北第一,占比全省近1/3,一大批質量優、配套好、產業旺、環境美的農房新社區達到城市社區水平,真正讓農民過上了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
鄉村整體面貌更靚更美。通過農房改善拉動鄉村投資近500億元,推動城鎮化率增速提高到年均1.3個百分點;一大批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下沉”,農房項目串點成線、連線擴面、拓面成片,累計建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22個、美麗宜居村莊505個,鄉村整體面貌發生根本蛻變。
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速提質。堅持圍繞產業鏈布局農房項目,圍繞農房項目配套農業重大項目、打造產業鏈,統籌謀劃農房項目區產業發展,全市已累計建成農業重大項目408個,生態高效農業面積占比突破40%,新型農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近26萬元,群眾在“搬得出、穩得住”的同時,實現了“能致富、生活好”。
進入“十四五”時期,農民群眾改善住房的意愿更加迫切,持續深化和推動農房改善工作十分必要。為此,去年年底,宿遷著手研究“十四五”期間農房改善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出臺了《宿遷市深化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
實施新三年行動計劃期間,宿遷將堅持系統集成,更加突出農房改善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抓手作用,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注重政策銜接,保持既有農房改善政策總體平穩、有效銜接;突出民生導向,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全面保障群眾利益;強化改革創新,把構建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作為農房改善的重要內涵,加快探索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待遇、納入住房公積金保障范圍等改革創新措施,努力為全省探新路。計劃到2023年,全市新增農民住房條件改善7萬戶,實施農房改善項目62個、農業產業配套項目108個,建成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等8個示范片區,其中今年新啟動項目24個、新增改善2.34萬戶。(記者 楊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