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建設管理整治,是一項民生工程、系統工程。今年5月,南通市區全面開展三年提升行動,圍繞“立規矩、增泊位、放資源、建系統、嚴管理”,最大限度方便群眾出行,全力打造“我為群眾辦實事”停車管理服務品牌。
27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相關部門、地區負責同志,介紹市區停車建設管理整治最新進展,向市民發出綠色出行、文明停車倡議。
市區今年計劃增加公共泊位近2萬個
停車管理,規劃先行。今年,我市從規劃源頭抓起,重點做好高質量編制市區停車設施專項規劃、嚴格落實配建要求、及時保障建設用地等工作,實現停車管理、配套建設、執法監管的規范化、科學化。目前,市區停車設施的基礎數據普查工作正在開展,已采集各類停車設施數據3600多條,將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科學編制規劃文本,確定切實可行的規劃指標,為后續停車建設管理工作提供科學的規劃計劃。
按照市人大常委會的工作部署,停車地方立法也正加快推進,目前已編制起草了立法可行性報告和法規文本初稿,力爭明年《南通市機動車停車場管理條例》審定出臺,將停車管理中涉及百姓最直接、最迫切的問題通過法律層面加以解決。
為最大限度滿足停車需求,市委市政府提出在“新建建筑、人防工程、園林綠化、公司外用、城市空間見縫插針”五大領域增加停車泊位,打造一批示范項目。
“加快‘建’的步伐,今年市區結合年度民生實事計劃,新建2000個公共停車泊位,目前開工率已經超過70%,已經有10個停車場1103個泊位竣工。”市區停車建設管理整治工作協調聯絡組辦公室主任、市城管局局長陳如海介紹,年內將分別在盤香路、紅星路、任港路開工新建3棟立體停車樓,提供泊位不少于1500個,同時做好“改”的文章,開放19個人防工程,對外提供超過3000個泊位;開工50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為居民改造超過1.1萬個停車泊位。
此外,擴大“劃”的范圍,交警部門已在48個小區周邊26條道路施劃了1080個夜間免費限時停車泊位。“市區還將推進新增10條嚴管路改造工程,改造增加超過600個機動車、8300個非機動車停車泊位。預計全年市區將增加各類公共停車泊位近2萬個。”
研發群眾停車離不開的智慧幫手
從去年開始,崇川區先行先試,研發建設主城區智慧停車系統,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該系統采用國內首創5G智能巡檢車+ETC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違停抓拍、違停提醒、無感支付、停車誘導等功能。在市級層面,“智泊南通”智慧停車小程序于27日正式上線。
“依托這一平臺,加快各類停車場數據接入,實現停車資源有效整合、統一監管。”市城管局車輛秩序監管處處長楊久祥表示,使用“智泊南通”智慧停車小程序,市民可快速便捷地掌握周邊停車場位置,結合位置、收費標準、車位余量靈活選擇可供停車的區域,實現停車資源利用最大化。目前,系統已經接入崇川區各類停車場數據467個(處),接入總泊位數超過10萬個,南通開發區智慧系統年內也將接入市級平臺系統。“我們正持續增加停車場接入數量,完善停車費用無感支付等功能應用,讓‘智泊南通’成為群眾出行用得好、離不了的智慧幫手。”
提高停車資源的利用率和周轉率,除了向智慧管理要效益,價格杠桿也不可忽視。市發改委牽頭起草的《市區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管理辦法》已正式出臺。
“《管理辦法》調整了區域劃分,將市區政府制定價格管理的停車區域劃分為一類區域、二類區域、三類區域,適當擴大了一類區域范圍,明確各區域的劃分實行動態管理。”市發改委黨組成員陸新華介紹,為了加快停放車輛流轉速度, 鼓勵市民短停快走,辦法中一類區域以15分鐘為一個計時單位,2小時內收費適當降低,2小時后收費適當提高,封頂價保持不變,二類、三類區域降低了首時段收費標準,但上浮了24小時的封頂價,不鼓勵長時間占用停車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辦法》還完善了停車收費優惠政策。在實行政府制定價格管理的各類停車設施免費停放時間不少于15分鐘,醫院、車站、機場、學校、圖書館、公園、體育場館等配套建設的停車場免費停放時間不少于30分鐘;對懸掛新能源汽車號牌的機動車,4小時內減半收取停車服務費;對持有C5駕照的殘疾人和持有C2駕照的下肢殘疾人駕駛機動車,2小時內免費停放。持有新能源貨車專用通行證的配送車輛,在占道收費泊位30分鐘內免費停放。
“違停勸離系統”精準靶向管理
提升停車管理水平,日常執法和監管必不可少。
今年7月,我市出臺《南通市市區2021年停車秩序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對市區66條主要道路、40個重點片區停車秩序開展綜合整治,機動車、非機動車一起整治,嚴管車輛違停行為。涉及停車管理工作的5個區、9家職能部門納入考評范圍,從項目建設、隊伍建設、執法管理效果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考評,推動車輛秩序管理責任進一步壓實。
“我們自行研發‘違停勸離系統’,通過前臺設備抓拍,后臺向違法停車行為人發送勸離預警短信,對未及時駛離的依法實施處罰。”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支隊長崔勇介紹,系統已完成30個路段38個點位的功能升級,下一步擬在市區重點路段新建違停抓拍設備,同步進行功能升級,進一步擴大管控覆蓋面,實施精準、靶向管理。
圍繞主城核心區域,行動中,職能部門將持續加大對各類車輛違停行為,特別是路牙以上、公共綠地等區域違停行為的處罰力度,進一步加強核心區域路面秩序的日常引導維護,計劃年內建立一支不少于100人的專職停車秩序管理員隊伍,同時加強道路兩側建筑紅線退界區域停車秩序管理,結合市政道路改造,通過安裝智能道閘等停車設施,力爭年內市區停車秩序有根本性的改觀。
“爭當文明停車的示范者、宣傳者、志愿者!”2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盛慧琴代表市文明辦向市民朋友發出倡議,盡量選擇公共交通出行,養成綠色出行習慣;嚴格遵守車輛停放管理規定,自覺將車輛停放在停車泊位內,不占用人行道、行車道、應急通道和公共綠地,做到“入位停放、統一朝向”。
“系統化、項目化推進停車建設管理整治工作,進一步提升城市幸福指數、文明指數,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副市長、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公安局局長高山表示,市區停車建設管理整治工作將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統籌落實好近期措施和遠期目標,理順體制機制、完善制度規范,優化收費體系、強化執法聯動,發動社會力量、樹立文明風尚,努力打造南通特色的智慧工程、惠及大眾的民心工程、文明長效的系統工程。 (本報記者 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