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河道水體基本實現Ⅳ類水、7個市考以上斷面均達Ⅲ類水標準、月牙湖被評為全市唯一的省級生態樣板河湖……9月3日,中國共產黨南京市秦淮區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會上總結5年治水成效,多條河流經過系統治理展現新風貌,秦淮“水系流域花園”的生態底色日益鮮明。曬出治水成績單,打造“幸福河湖”再出發。啃下童子倉溝暗涵整治“硬骨頭”、整治銀龍潭小微水體、打造月牙湖親水公園……通過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又有一大批“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治水項目逐一落實,南京秦淮推動了治理河流“主動脈”向疏通城市管網“毛細血管”延伸,實現“健康河湖”向“美麗河湖”再向“幸福河湖”的層層升級,著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河湖生態新格局。
清涵行動,全力實現暗涵清水入河
在水環境整治的攻堅期,暗涵成為最難啃的“硬骨頭”。2020—2022年,秦淮進行清涵行動,實施暗涵排口整治、涵內清疏、涵體修復等工程,有條件的暗涵打開恢復為明河,全力實現暗涵清水入河,打造“健康河湖”。
童子倉溝是清涵行動重點整治的對象。這條溝北起紫金山南麓,沿童衛路向南,經紫金路向西,最終與月牙湖連通,全長1359米。上世紀80年代起,隨著周邊土地的開發建設,童子倉溝上方鋪設鋼筋混凝土頂板,繼而修路或建房,這一明河逐漸變成暗涵。童子倉溝漸漸成為“黑臭”通道,成為藏污納垢的隱蔽區,嚴重影響城市“里子”。2020年9月,秦淮下定決心,整治童子倉溝暗涵。
暗涵整治可以說是水環境整治難度最大的一環。童子倉溝暗涵頂部位于地下約4米處,黑暗密閉的空間使得工作難以展開;缺氧、有毒有害氣體聚積、暗涵結構不穩定,作業存在危險;河道最寬處達5米,高約3米,淤泥雜物堆積最多的地方接近河道頂部,清疏工作量大。
為了根治童子倉溝暗涵,秦淮區下了“繡花”的功夫。“我們摸清沿線50多個排口的情況,從源頭防止污水進入,然后采用高壓吸污清淤和人工清理相結合的方式清除暗涵堵塞物。在施工中,我們發現多處暗涵結構破損,有的已導致地面沉降并產生面狀積水,這些消險工作也納入項目中。施工創新采用了BIM技術對涵體構筑物進行可視化信息技術科學管理,確保工程質量。”項目負責人、安城集團高級工程師朱志峰說。
如今,童子倉溝暗涵整治已經完工。富麗山莊居民劉敏說:“我們附近的小區居民代表成立了業主會,全程見證了項目的實施。暗涵變得干凈清爽,下雨天小區不積水,居住更加放心。”
童子倉溝的“蝶變”提供了暗涵整治的樣板。秦淮瞄準水環境治理的“硬骨頭”,采用“清淤、截污、排口溯源、正本清源”工作法,全面開展暗涵整治。秦淮區共有城市暗涵8處,現已改造2處,計劃2021—2022年實施6處暗涵整治,其中,2021年,實施南玉帶河高水高排涵、東玉帶河2處,2022年實施衛橋溝、白下路圣明橋等4處。8處暗涵的整治將推動水質實現整體性、根本性好轉。
以景為魂,全面啟動小微水體整治
在月牙湖、清水塘等重點河湖整治取得成效并持續提升的同時,秦淮瞄準居民家門口的小河小湖,全面開展小微水體整治,讓“美麗河湖”細致入微。
石竹、美麗月見草、大花金雞菊、馬鞭草爭奇斗艷,微風掠過,花海如浪花起伏,映襯銀龍潭一池碧波,令人陶醉。“臭水塘、荒郊菜園搖身一變,成了水清岸綠景美的公園,我每天都來打卡鍛煉。”銀龍花園二期居民韓淑珍開心地說。
銀龍潭現在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這一小微水體邊上原為周邊居民私自開墾的菜田,生產過程中使用大量化肥和農家肥。降雨時雨水攜帶化肥直接匯入水潭,富營養元素導致水質惡化、雜草叢生,水質惡化為劣Ⅴ。由于銀龍潭面積小、水淺,調蓄能力弱,多余的水排至周邊河道,對周邊水系也是一種污染。
后來,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風光帶高橋門節點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實施,對銀龍潭進行重點整治。“我們通過擴大水面面積、切斷排污點源、清除內源污染等措施,來提升銀龍潭的水質。在這基礎上,我們實施雨水排水口生態修復、安裝活水管路末端的生態攔截濾床、進行水生生態系統構建與維護等,對景觀水系統進行進一步優化。”越城集團地靈建設公司現場管理負責人王明泉說。
銀龍潭治水成為家門口的“小確幸”。今年,秦淮緊盯全域Ⅳ類水目標,實施白甸泵站、龍苑泵站、象房村老泵站前池水環境提升工程,對泵站前池進行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秦淮在有計劃地做好小微水體整治的同時,將小微水體治理工作納入河長制管理,統一設置公示牌,明確管護責任、管護標準、管護內容,定期保潔,確保水面無漂浮物、垃圾及阻水障礙物,岸上無垃圾和堆積物,全面開啟“小微水體”長效管理模式。
親水宜居,全域建設“幸福河湖”
月牙湖成為居民休閑鍛煉的好去處,清水塘變身荷花賞景地,西玉帶河成櫻花打卡點,這些都是秦淮打造“幸福河湖”的生動實踐。
如今的月牙湖人氣滿滿,大家紛紛來到這個“親水公園”,游玩戲水、漫步賞景。當年的月牙湖可不是如今的模樣。月牙湖曾用于漁業養殖,周邊污水下河,水質黑臭,居民意見較大。2016年12月,月牙湖實施水環境綜合整治,采取“還河于民、標本兼治、一河一策、建管并重、全民參與”的治水路徑,促進月牙湖生態環境品質提升。如今的月牙湖已變身為“水下森林”,水質穩定在Ⅲ類以上,溶解氧及氨氮等2項核心指標可達到Ⅰ類水質標準,被省水利廳評為“江蘇省首批生態樣板河湖”。
水清岸綠景美的月牙湖進一步聚攏人氣。今年4月24日,一聲哨響,秦淮區第二屆運動會龍舟賽開幕式在月牙湖畔舉行,4支龍舟隊競相角逐。當天,位于月牙湖的秦淮區水上運動基地正式啟用,打造集水上運動休閑為一體的體育公園。秦淮區水上運動基地集專業運動與休閑娛樂為一體,開展龍舟、賽艇、OP帆船等專業運動項目,同時開展皮劃艇、槳板、游艇及碰碰船等趣味休閑項目,讓市民多了一項健身選擇。
今年夏天,月牙湖公園南園西北側綠地,新建的足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對外開放,吸引周邊市民前來鍛煉。5人制足球場周一至周五的上午免費開放,一旁的乒乓球場和羽毛球場一直免費開放。前來鍛煉的周先生說:“我經常約朋友來這里踢足球,踢球的同時可以欣賞月牙湖的風景,真是太好了。”
持續發力、系統治理,努力推動水環境質量穩定向好。9月6日,中國共產黨南京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會議舉行,會議指出要打造一批幸福河湖示范樣板,讓城鄉生態更加優美。秦淮將深入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三個全面”,即全面剿滅水質不穩定河湖、全面深化河長制改革、全面打造群眾滿意的美麗幸福河;實現“三個突破”,即污染減排有突破、水質改善有突破、常態管護有突破,打好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攻堅戰。
此外,秦淮著力構建“人水和諧、文旅融合”的水文化體系,全域建設幸福河湖。據秦淮區水務局負責人介紹,秦淮計劃深入挖掘秦淮河沿線景觀要素,提煉歷史文化,串聯夫子廟、門東、西水關等旅游景點,籌劃秦淮水文化展示館,培育一批具有流域特色的水文化基地,助力秦淮建設特而精、最南京、高質量、現代化中心城區,讓水與城市和諧共生,讓每條河流都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通訊員 徐連奎 南報融媒體記者 嚴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