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達到95%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75%,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5%以上,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保持100%……”近日,市政府印發《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根據《實施方案》,揚州市將通過31條具體舉措,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升綠色發展內生動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實現高質量發展。
到2025年,能耗、二氧化碳排放、能源消費比重達標
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是解決我國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
“《實施方案》立足揚州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聚焦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總體目標,圍繞提升綠色發展內生動力,提出了做大綠色產業規模、加快能源結構轉型、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等工作舉措。”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揚州市將從重點行業、產品、環節入手,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設計、投資、建設、生產、流通、消費,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控制溫室氣體的基礎上。
預計到202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較2020年降低20%,地表水省考斷面水質優III比例達到90%以上,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穩中有升。到2035年,綠色發展內生動力顯著增強,綠色產業規模邁上新臺階,重點行業、重點產品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揚州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到2025年,市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0%
《實施方案》提出,揚州市將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
“在生產體系中,我市將推進工業綠色升級,加快農業綠色發展,提高服務業綠色發展水平,培育壯大綠色低碳新興產業,提升產業園區(集群)循環化水平,構建綠色供應鏈。”該負責人介紹,到2025年,揚州市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超90%,化肥、農藥施用量分別較2020年減少3%、2.5%,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超過95%,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穩定超過50%。
在流通體系上,揚州市打造綠色物流,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促進綠色技術與經貿合作。到2025年,鐵路和水路貨運周轉量占比提升2個百分點,全市集裝箱多式聯運量年均增長率達到10%,加強國家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建設。
在消費體系上,揚州市將促進綠色產品消費,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到2025年全市40%以上大型商場(建筑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及以上)基本滿足國家綠色商場創建要求,建成區公共交通站點500米全覆蓋,市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0%,引導全社會自覺踐行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5%以上
基礎設施綠色升級,是揚州市推進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重要一環。“我市將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升級,提升交通基礎設施綠色發展水平,打造宜居城鄉環境。”市發改委資環處負責人介紹,到2025年,揚州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75%,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25%以上,居民生活垃圾、餐廚廢棄物、建筑垃圾、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設施能力基本滿足處理需求,大分流處理體系全面建立,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5%以上,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保持100%。
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能源體系,對于助推揚州市綠色低碳轉型具有積極意義。“我市將推動能源供給清潔低碳,促進能源消費節約高效,建設智慧高效的能源互聯網。”該負責人介紹,到2025年,揚州市接收區外來電量提升至50億千瓦時,全市清潔電量占比達到35%,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574萬千瓦以上,構建彈性互動、智能互聯的智慧能源系統。
根據《實施方案》要求,揚州市還將開展綠色低碳循環試點示范建設,包括零碳或近零碳、低碳排放示范和資源綜合利用相關建設示范、生態循環農業示范、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綠島”建設示范、宜居城鄉試點示范等6項試點任務。
例如,揚州市將在零碳或近零碳、低碳排放示范上,探索建設一批近零碳園區、零碳工廠,著力培育一批省級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示范區;在資源綜合利用相關建設示范上,推進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重點城市建設,探索建設一批可循環快遞包裝投放和回收設施;在生態循環農業示范上,高質量建設一批省級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加快推進2個省級生態循環農業試點村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綠色農業發展先行區。(通訊員 發改 記者 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