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首頁>江蘇建設> 正文
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創新落實法規 持續破解難題
2022-11-25 13:24:32 來源:新華網   作者:陳月飛  責任編輯:徐雨晨

  11月24日,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就《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江蘇省長江水污染防治條例》實施情況開展專題詢問,省政府九部門及省兩院負責人到會先后回答了15個問題。

  抓協同促進流域共治

  長江保護法是我國第一部流域性法律。專題詢問不少問題圍繞如何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推動形成上下游聯動、干支流統籌、左右岸合力的法治格局展開。

  “我們在執法檢查中發現,跨區域、跨部門協作機制還不夠健全,雖然成立了長江辦、水升辦、河長辦、攻堅辦等市級議事協調機構,但在聯合執法過程中協調配合不夠、動真碰硬力度不強,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活力不強。”省人大財經委主任委員周鐵根就此發問,如何真正把協調機制落到實處。

  省發改委主任李侃楨坦陳,問題客觀存在。從機制上看,省級層面相關機制相對完善,市級層面尚未完全形成合力,“‘共抓大保護’的責任意識大家都有,協同的力度和效果仍和群眾期許有一定差距”。他表示,當前國家層面準備成立長江流域協調機制,這為自上而下解決協調機制問題提供了契機。我省根據國家要求建立相應協調機制后,各市協調機制間較為分散、相互“打架”的問題有望得到有效解決。在新框架下,省長江辦將抓實協同,加強和其他各議事協調機構間的統籌協調、督查督辦工作,讓信息進一步共享、機制更好發揮作用。

  不少跨區域破壞長江生態環境的問題治理難度較大。省檢察院副檢察長陶國中結合具體工作,介紹了檢察機關發揮上下一體的制度優勢,解決跨區域治理中步調不一致問題的實踐。近年來,檢察機關與人民法院配合解決了一些跨區域治理中法律適用的爭議問題,如固廢跨區域傾倒由何地環保部門代為處置,我省通過公益訴訟明確了辦案規范,最終上升成為最高檢的指導性案例。我省等11個省(市)檢察機關參加最高檢今年開展的長江流域船舶污染專項治理工作,省檢察院還動員沿江八市檢察機關參與專案辦理,推動問題治理。對一些跨區特別是跨行政區劃乃至跨省的環境污染治理問題,各相關省份檢察機關協同辦案,如去年蘇州吳江區、吳中區和浙江嘉善縣、上海青浦區人民檢察院協同辦理太浦河和大運河環境污染問題案件,取得了良好效果。

  為推動環境資源審判工作開展,有效打擊非法采砂等長江沿線多發性違法犯罪,省法院跨區域創建了環境資源“9+1”審判機制。省法院二級巡視員湯小夫介紹,我省以生態功能區為單位,設立了包括兩個長江流域環資法庭在內的9個基層法庭,集中管轄全省基層法院環資案件;在南京中院設立南京環資法庭,集中管轄全省中級法院環資案件,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環資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專業化審判,有效解決了環境資源司法碎片化、地方保護以及責任追究片面化問題。2019年以來,我省法院共受理長江非法采砂案件324起,其中有955人受到刑事處罰,233人被判處3年以上有期徒刑。

  抓關鍵節點整治突出問題

  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也要圍繞重點領域和工作短板全面系統排查整治關聯性、延伸性問題和隱患。

  排污口是連接水岸的關鍵節點。目前長江流域年廢水排放量已超300億噸,長江保護法要求對江河湖泊排污口開展排查整治,我省水網密布、水系復雜,入河排污口數量大、分布廣,排污口數量及復雜程度在全流域最高。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胡維平就此詢問,在我省1100多公里長江岸線及廣大腹地區域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成效如何。

  “我們把排污口叫作‘最后一道關口’,將其摸清、整治好、管到位是改善水環境質量的關鍵性、基礎性工作。”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天琦表示,我省2019年就在全國率先組織開展排查整治,累計排查各類排污口1.6萬個,存在問題的9442個排污口已納入整治范圍,目前已經完成整治7119個,整治完成率75.4%,力推長江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排查整治工作獲得了生態環境部肯定。在此基礎上,我省又先后主動啟動太湖、淮河流域及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已分別排查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入海排污口2.15萬個、3500個,淮河流域已完成一級排查,發現疑似排口7萬個,計劃年底前全部完成排查。

  排污口排查數據顯示,下一步整治任務仍然艱巨。王天琦介紹,我省將對入河排污口建立規范統一的“身份證”、設置統一標志牌,公開排污口基本信息、責任主體、監督管理單位并保持動態更新;在監測溯源基礎上優化調整設置,把排污口整治與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污水管網配套、污水處理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從根本上解決污水違規溢流、直排等現象。“如果基礎設施跟不上、處理能力提不上,解決排污口問題就是紙上談兵。”王天琦說。

  目前我省不少地區存在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混合處理情況,長江沿岸和環太湖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普遍接納處理工業廢水。省人大常委會委員黃和詢問,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您講到的現象確實是戳中要害。”王天琦解釋說,由于歷史原因將工業廢水接入城鎮污水處理廠共同處理,在我省特別是在太湖流域比較普遍,在全國也是個普遍性問題。當年這么做主要受條件和能力限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當時的污水收集處理問題,但也帶來了環境風險。

  “現在確實到了要下決心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王天琦介紹,年初省政府印發全國首個省級“十四五”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分開收集、分治處理,之后又專門出臺實施意見。“我們正在會同住建等有關部門加快落實3項重點任務:第一,全省污水收集處理率每年平均提升5個百分點,2025年達到80%,有條件的縣級市(主要是針對全國百強縣)要努力達到100%;第二,實施新一輪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進一步提升出水水質;第三,下決心推進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分類收集、分類處理,全面加強工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

  依法加大生態環境修復力度

  今年以來長江水位持續偏低,部分地區水系不暢、河道流動性不足等問題凸顯。如何落實長江保護法要求的逐步改善長江流域河湖連通狀況,恢復河湖生態流量,維護河湖水系生態功能?

  省水利廳廳長陳杰解釋說,我省是典型的平原河網地區,“平底河”導致水動力不足。為落實法定職責,我省近年持續開展綜合治理,打通斷頭河浜,強化水系連通,長江保護法實施以來已完成中小河流治理45項,治理河段923公里,共有8個縣(市、區)列入國家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的試點,區域引排條件和水系連通狀況得到有效改善。為解決流動的問題,我省制定并發布了全省28個重點河湖生態水位,加強水資源的調度和水量的分配,生態水位均得到有效保障。比如,太湖流域已形成“兩進三出”引排格局,今年實施引江濟太補水16億立方米,為維持合理水位、有效防控藍藻發揮了積極作用。

  此外,水利部門還通過管好盛水的“盆”,在助力生態環境修復上下功夫。在省長江辦統籌協調下,我省累計退出長江生產岸線72.6公里,生態岸線占比較2018年整治前提高5個百分點;啟動新一輪太湖生態清淤,消減內源污染。我省還在全國率先開展退圩還湖,全省已恢復水面積220平方公里,在全國“退田還湖”試點省份中走在前列。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是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自然綜合體。為加強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長江干流應全面納入濕地范疇予以保護修復。圍繞落實法定責任,省林業局局長王國臣介紹,我省已將長江整體納入到省級重要濕地名錄,嚴格控制長江濕地的征占用,全面強化了資源保護。我省還通過建立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小區等方式完善長江濕地保護體系,已在長江干流流域建成自然保護區3處、省級以上濕地公園8處,長江濕地保護率達到62%。在長江濕地修復中,泰興天星洲、常熟鐵黃沙、揚州三江營等區域成功修復,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恢復。

  圍繞以法治方式保護濕地,王國臣表示,將根據新修訂的濕地保護法要求,通過完善補充調查,繪就全省濕地資源“一張圖”,同時加快省濕地保護條例修訂進程,針對性研究完善濕地公園名錄管理等配套制度,力爭用嚴密的法治、完善的政策保護好全省濕地。(陳月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