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南京市職工職業(行業)技能大賽焊工技能競賽如火如荼舉行。“全市共有100多家制造、安裝、維修單位3000多名焊工參與預賽選拔,40人進入決賽。”南京市職工技術比賽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技能大賽是南京工會開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打造的一項工作品牌、是職工成長成才的平臺,以此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2017年以來,南京市凝聚各方合力,深入開展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試點,及時成立市總工會產改工作領導小組,設立產改聯席會議辦公室,出臺了《新時代南京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等30多項配套文件,在全市確定了500多家產改試點單位,通過勞模工匠示范引領,技能提升職工賦能,探索產改新路徑。
引領思想,凝聚產業工人奮進力量
思想政治建設是加強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靈魂和基礎。南京市工會系統始終把團結凝聚、教育引領職工作為重要任務,聚焦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扣黨建帶工建,以推進《南京市職工宣傳思想文化建設推進辦法》為載體,發揮勞模先進、技術能手、優秀工人的示范引領作用,最大限度地把職工群眾凝聚到黨的周圍,團結引領廣大職工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入基層、走進產業工人。
“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產業工人隊伍,是新時代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標。我們聯合‘梧桐論語’理論宣講聯盟力量,組織思政老師和勞模工匠深入車間、班組開展宣講活動,今年開展線上線下各類宣講720余場,吸引60萬名職工參與其中。”南京市總工會宣傳教育部部長介紹。
2020年以來,南京工會系統深入推進“勞模工匠進校園 思政教師進企業”工作,建立了涵蓋新思想新理論、勞動故事職業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健康知識等四大類130個課程的宣講課題庫,升級打磨了88個精品勞動課程,結合實景授課場所,供企業免費“點單”,用黨的創新理論和勞模工匠的生動實踐感召職工、鼓舞士氣。
“通過‘雙進’宣講,職工有機會走近勞模、學習勞模、了解勞模,聆聽勞模的成長和奮斗故事,領悟敬業奮斗的勞動精神。”中電熊貓華東電子的負責人說道,“這樣的宣講凝聚了思想共識,提振了企業職工的精氣神。”
搭好舞臺,推動產業工人脫穎而出
面對產業革命發展大趨勢,既需要尖端技術和先進設備,更需要一大批能把藍圖變為現實的能工巧匠。
南京工會系統一方面在全社會大力弘揚“三種精神”,做好勞模先進、“南京工匠”、“文明職工”的評選表彰和服務工作,為勞動模范、工匠能手發揮作用提供舞臺;另一方面積極加強與產改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的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和技能競賽,激勵勞動者創新創造,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團結引領產業工人在經濟建設主戰場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5年來,南京組織開展重點工程勞動競賽100場、技能競賽500多場,參賽職工超過8萬人,數千名技術能手脫穎而出,榮獲“市五一勞動獎章”“市技術能手”“市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當勞動模范、大國工匠出現在各行各業,當勞動精神、職業精神滲透進每一個崗位,高質量發展就注入了千千萬萬技能人才的磅礴力量。
充分發揮勞模工匠的引領作用。在南京市總工會的指導幫助下,長安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以涂裝設備維護技師、“全國勞動模范”余偉偉的名字命名創辦了勞模創新工作室,他借此平臺對同事進行技能培訓。工作室成立以來,共培養6批次24名技術人員,有的徒弟多次獲得長安機電比賽優勝獎,其中不乏全國技術能手。
“頭雁”領航群雁飛。“我們將重點放在勞模帶動職工創建工作室上,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南京銀茂鉛鋅礦業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介紹。“公司12個職工創新工作室推出的產品,已累計創收超過千萬元。”南京中網衛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黨總支專職書記張志全說,創建職工創新工作室是公司產改的試點舉措,所有崗位都可以申請創新工作室。
2019年以來,南京工會系統積極引導和推動職工創新工作室的建設與發展,動員廣大職工投身群眾性創新實踐。5年來,南京評選認定市級勞模創新工作室215個、市級示范性勞模工作室43個、省級勞模創新工作室15個、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3個,評定市職工創新工作室221個。
當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撲面而來,產業創新成為改革的新路徑。
“開展職工優秀科技創新成果、先進操作法、優秀發明專利認定活動,是我們幫助職工拓展創新資源的舉措之一。”南京市總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部部長介紹。南京工會聯合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等,開展優秀項目認定。5年來,南京共選出職工優秀科技創新、技術革新、先進流程和發明專利各項成果700多項,匯聚起廣大職工建功立業的磅礴力量。高鐵撒砂加熱器核心零部件及其關鍵制造工藝、填補了5G通信基站用高端TCXO國產化空白——在2022年評定的全國7個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中,南京市獲得兩項,為全市產業工人隊伍爭得了極大的榮譽。
保障權益,激發產業工人創造動能
解決好產業工人的利益問題,維護好合法權益,提高產業工人地位和待遇,打破職業發展“天花板”,才能激發產業工人隊伍的內生動力,激勵各行各業的產業工人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權益上維護”是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支撐保障機制。比起傳統維權服務,南京更強調產業工人的發展權益。南京工會系統著力推動集體協商能級工資和技術創新集體協商,完善職工薪酬激勵機制,強化職工創新成果與薪酬分配、職業發展掛鉤機制,強化收入分配的技能價值激勵導向,拓寬專業技術人才成長成才通道。全市建會企業集體協商覆蓋面達90%,職工意見表達渠道更暢通。
“去年我不僅加入了工會,還跟老板簽了合同。”已在快遞行業工作多年的林聰表示,對于自己來說,最大的感覺是有了保障,而這份安全感也讓他干活更加踏實而安心。感受到安心的,遠不止林聰一個人。南京工會系統積極推動家政服務業和快遞業開展勞動關系三方協商,為規范新就業形態用工行為、促進行業自律提供機制保障。通過加強企業民主管理和職工代表培訓,提高產業工人參與企業管理的意識、能力和素質。
5年來,南京產業工人的地位穩步上升,產業工人擔任“兩代表一委員”和群團組織代表的比例越來越高,產業工人在市人大代表中占比9.18%,在市政協委員中占比5.02%,在南京工會十七大代表、委員中分別占比27%、6%。在勞模、“五一勞動獎章”等評選表彰中,南京對一線產業工人給予傾斜,在2021年450名市勞模中,產業工人占比49%;2022年100名“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產業工人占比55%。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南京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產改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政治上保證、制度上落實、素質上提高、權益上維護”的總體思路,落實產業工人思想引領、建功立業、素質提升、地位提高、隊伍壯大等改革措施,不斷提高產業工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焦勇(作者為南京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