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首頁>江蘇建設> 正文
江蘇107個村鎮被命名全國文明村鎮 聚起鄉村精氣神
2020-12-04 10:07:30 來源:人民網   作者:陳潔  責任編輯:黃靜

  在近日舉行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南京竹鎮鎮、常州仙姑村等107個江蘇村鎮被命名為“全國文明村鎮”,比2017年增加了27個。

  “全國文明村鎮”每三年表彰一次,是綜合評價一個村鎮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水平的最高榮譽。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在文明擦亮的金字招牌下,一幅水清、岸綠、景美、人暖的鄉村振興人文畫卷徐徐展開,聚起江蘇鄉村“精氣神”。

  依托載體,讓無形變有形

  思想引領,文明塑魂。近年來,我省把理論宣講和惠民服務、文化生活等有機融合,在鄉鎮組建多層次、多樣化的宣講隊伍,打造板凳課堂、百姓茶館、群眾舞臺等品牌項目,讓黨的創新理論和精神文明理念“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高郵市卸甲鎮,由41名黨團員、教師、文藝愛好者組成的卸甲鳳鳴“理論+文藝”傳唱隊,以“理論+文藝”的方式創排了《不忘初心跟黨走 改革創新再啟航》《打贏防控阻擊戰 攻堅克難譜新篇》《拾荒媽媽》等節目,用“小切口”講實“硬道理”,吸引了5萬觀眾。

  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龍尚村落成1.1萬平方米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情景體驗—道德講堂”“文化變遷—村史館”“紅喇叭”“兩山”理論宣講點,將宣講融入生活,并依托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農家書屋、“四點半”課堂為老中青提供各類服務的同時實現理論宣講,推動新思想落地生根。

  除深入到田間地頭、公園亭廊的宣講小舞臺外,宜興丁蜀鎮還創新在新媒體上開展“東坡夜讀”品讀會,以“分享主播”的“帶貨”方式帶動學習熱潮,參與人數突破20萬,立心鑄根,凝聚了強大思想合力。

  把思想、道德、觀念等無形的東西轉化為有形的項目、載體和抓手,新時代文明實踐如滾滾春潮,激蕩著江蘇鐘靈毓秀的土地,滋潤著基層人民的心田。我省從“愛、敬、誠、善”入手深化社會主義主流價值建設,激發了基層志愿服務潛能,形成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

  “像這串葡萄,一定要梳單層果……”句容丁莊村活躍著一支“葡萄架下”志愿服務隊,“葡萄大戶”陳志軍就是其中的一員。傳授技術,每年還幫助群眾銷售葡萄達萬斤以上,結對傳幫帶,一起奔小康。

  在“陽山桃文化殘疾人創客中心”,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陽山村的18名殘疾人,在專業師傅傳授下學習桃木雕刻技術,既讓殘疾人用勞動實現脫貧致富,又傳承發揚了桃文化,成為全村一大特色亮點。

  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共組建近12.9萬支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680多萬名注冊志愿者開展集中性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103萬場次。一組組數據令人鼓舞,一個個變化更是引人贊嘆,文明日益成為江蘇城鄉大地的亮麗風景。

  移風易俗,破舊立新暖人心

  我省推動移風易俗工作深度融入文明創建和文明實踐。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開展封建迷信、厚葬薄養、高額彩禮、黃賭毒、非法宗教等專項整治,有效凈化社會風氣。

  在城里打工的兒子兒媳剛一走,唐先俠就拿出家家戶戶都有的一個小本子,把兒子兒媳今天來探望她時做的家務、買的東西等一一寫下來。看著這段時間以來“孝恩簿”上密密麻麻的記錄,唐先俠咧開嘴。

  為什么要在村里統一發放“孝恩簿”?新沂市馬陵山鎮高原村黨支部書記楊洪志介紹說,幾年前,村里憑借草繩加工產業摘掉了貧困帽。然而,口袋富了,精神文明卻沒跟上。這個有著542戶、2340人的村莊不孝敬老人的現象時有發生。去年初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基礎上,村里統一給每位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一本“孝恩簿”,讓老人把子女對自己的孝行記錄下來。村里成立孝親敬老活動督查小組,定期到老人家中逐戶詢問贍養費、醫藥費、探望次數等落實情況。自從設立“孝恩簿”后,村里年輕人形成了相互比孝心、比關愛的局面,厚葬薄養、不孝順父母現象幾乎絕跡。

  新農村有新變化,新農民享受新生活。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之中,農民精神風貌和鄉村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高原村先后投資百余萬元建設“秀才榜”“道德長廊”“新風園”“六尺巷”等陣地,村里設立秀才專項獎,每年對考取本科的大學生每人獎勵2000元,激發青少年崇尚文化、熱愛學習的熱情,全村共有各類本科生217人,其中不乏北大等名校學生,高原村也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學生村”。

  溧陽市埭頭鎮余家壩村推行墓穴遷移政策,規定凡是余家壩村居民去世后統一安置在生態公墓且達到村里喪事簡辦標準要求的,主家只需交納500元墓穴成本費,同時村里還免費配套1個墓碑。去年,村里新建“家宴中心”,凡本村居民舉辦紅白事符合村里規定的簡辦標準的,均可免費使用場地,并由村集體提供免費廚師、鼓樂、志愿文藝演出等,以優惠政策轉變村民觀念。

  好民風、好家風、好鄉風,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感悟道德力量和倫理溫度。

  “三美融合”,綠滿山川畫卷舒

  “在制訂美麗鄉村建設方案時,我們先后7次召開民情懇談會,讓村民道實情、吐心聲、提意見、說建議。初步方案形成后,又發動村民反復討論,進行12次修改完善,經村民代表大會通過,最終確定規劃。”江陰市周莊鎮山泉村黨委書記李全興說。

  山泉村,民富、村美、風氣好,被人們稱為“流淌幸福的村莊”。但在十幾年前,它是被“天下第一村”華西村以及向陽村、三房巷村等“江蘇省明星村”夾在中間的“洼地”。村集體負債4700萬元,治安問題突出,干群關系緊張,很多姑娘都不愿意嫁到村里去。如今的山泉村以打造生態美村為關鍵,持續植樹造林,整治山泉河,打造高顏值人居環境,所有房型統一采用徽派建筑風格,粉墻黛瓦、小橋流水,呵護了青山綠水,也留住了鄉愁記憶。

  生態文明建設繪就了美麗鄉村新畫卷。從美麗生態,到美麗經濟,再到美麗生活,“三美融合”給江蘇鎮村帶來勃勃生機。

  常州市武進區湖塘鎮首創“企業河長制”,除鄉鎮主要領導擔任河長外,企業也主動擔起這一重任,為河道水質的好轉出資出力。

  村里“臟亂差”的環境,一度讓興化市千垛鎮東羅村的“鄉村旅游夢”可望而不可即。在開展了村莊環境整治后,菜花叢中崛起的“中國最美村鎮”登上央視《航拍中國》。常年在外打工的晏德貴也因此返鄉吃上了“旅游飯”,在每年菜花節期間,他自家房屋改造成的民宿幾乎天天爆滿。

  4年前,“藏”在青龍山下的龍尚村還曾因“窮”被列為南京經濟欠發達村。如今,一條蜿蜒曲折的網紅“小川藏線”,打開了嶄新的村容村貌。先后關閉4家陶土企業、2家采石場和2家磚瓦廠,并將靠山邊的茅屋村進行整體搬遷,建造的龍尚湖將水供給下方8個自然村,用于農田灌溉和生活用水,河湖水庫、文化廣場、健身步道、民宿酒店等構建的新田園生活風貌,吸引眾多游客前去“打卡”度假。

  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新時代鄉村振興。隨著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底蘊深厚、各具特色的江蘇美麗鄉村展現出新的活力。(陳 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