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基礎、轉作風、樹形象”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以下簡稱“濱湖城管”)以隊伍規范化建設為基礎,圍繞城市管理精細化、執法行為規范化、服務引導人性化3大主題,以優美環境合格區建設為重點,狠抓制度建設、作風效能和依法行政,著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依法履職、廉潔務實、人民滿意的新時代城市管理執法隊伍。
建章立制 強化執法隊伍建設
為進一步提升隊伍執法水平,濱湖城管緊緊圍繞隊伍組織建設規范化,不斷提升執法隊伍專業素養,通過思想意識增強、隊伍能力強化,打造一支內外兼修的城管鐵軍。
一是加強隊伍管理軍事化。濱湖城管堅持隊伍準軍事化管理,建立完善7大類40余項內部規章并嚴格執行。實現隊伍訓練常態化、制度化,定期開展隊列訓練和體能鍛煉。落實全體隊員24小時待命機制,做到令行禁止、迅速響應。
二是強化組織建設規范化。濱湖城管圍繞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建設各項要求,以“六化”為抓手,著力在“學、嚴、融”三字經上下功夫,堅持理論先行、有規必依,突出黨建引領作用,推動組織建設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
三是開展教育培訓常態化。濱湖城管高度重視日常學習培訓,每月至少開展兩次政治業務學習,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全員封閉式集中培訓。定期開展崗前教育、法治教育和廉政教育等專題培訓,全面增強執法隊伍的政治意識,提高法律素養以及業務水平。
四是豐富文體活動多元化。濱湖城管積極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如征文演講比賽、模擬法庭、野外徒步及拓展訓練等,有效增強了隊員的綜合素質和團隊意識。
創新模式 實現工作明顯轉變
在日常執法工作中,濱湖城管通過轉變執法思路、創新執法模式、采取高科技手段,實現行政執法多項轉變。
一是創新執法形式,向文明執法轉變。積極試點和推行“小微執法”“非接觸性執法”等新型執法模式,堅持“宣傳教育在先,警告處罰在后”,有效減少了矛盾沖突,彰顯了城市管理溫度。
二是嚴格執法程序,向規范執法轉變。嚴格遵照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適用規范和標準進行各類行政處罰,進一步規范執法程序,完善執法監督。近3年,實現行政處罰“零錯案、零敗訴、零撤銷”。
三是用好智慧城管,向源頭高效執法轉變。量身打造智慧網上辦案平臺,利用人工智能手段簡化和優化執法辦案流程,大幅度提升了執法效率。以區城管“智慧平臺”為依托,通過技術手段對各類城市管理熱點難點問題從源頭上進行預警。
四是凝聚合力,向聯動執法常態化轉變。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停車秩序、犬類管理、農用車治理等一系列專項聯合整治行動,實現資源信息共通共享,提升了執法效果,保障了執法公信力。
真抓實干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濱湖城管扎實開展“春雷行動”“靚麗行動”等專項整治,全面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治理,解決了一大批市容熱點難點問題。
一是違法建設防治保持高壓態勢。全面遏制新增違建,逐步清理歷史性存量違建。進一步完善違建防控體系,健全違建巡查告知、督辦和抄告機制,真正落實長效管理。
二是工程運輸車輛管理更加精細。與建設工地簽訂市容環衛責任書,充分發揮企業自查自律作用,實現精細化管控。利用智慧平臺加大遠程監控力度,通過電子監控設備鎖定證據,掌握違法運輸車輛的信息、軌跡等,加強源頭倒查,提升執法效率。
三是違章戶外廣告拆除穩步推進。按照“零增長、清存量”的工作要求,全力開展違章戶外廣告專項整治行動,同時對高空樓頂廣告進行全面清理。
四是道路停車秩序管理常抓不懈。與交通管理部門建立常態化聯合執法機制,落實“兩車一拖”工作模式,以違法停車現象突出、市民群眾反響強烈的城區主干道和“嚴管街”“示范路”為重點,全天候開展違停清障和整治,轄區內違章停車現象大幅減少。
五是無證攤點占道經營全面規范。針對市容問題多發的重點區域和背街小巷,濱湖城管以沿街商戶基礎信息庫為依托,以固定當事人違章證據為要點,實現現場檢查筆錄和執法影像資料“雙管齊下”,以“非接觸性執法”方式督促商戶自覺履行市容環衛責任。
熱情服務 樹立城管良好形象
濱湖城管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宣傳黨員先進事跡、法律法規宣講等工作,切實為民解憂,樹立城管嚴格公正的良好形象。
一是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濱湖城管主動配合街道和社區開展防疫工作,到各留觀點、復工人員中轉站等防疫一線重要點位進行安保執勤,同時積極做好防疫宣傳工作。
二是講好身邊的黨員故事。積極開展“立足崗位、爭當先鋒”黨員示范崗創建活動,以“政治思想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業績好”“服務態度好”等內容為創建標準,發掘和宣傳黨員的先進事跡和典型經驗,營造愛崗奉獻、勇于進取、開拓創新的良好氛圍。
三是深化城管法律法規宣傳。印制《城市管理宣傳漫畫》,從常見的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案例出發,宣傳城市管理相關法律法規,提升廣大市民的主人翁意識。
四是樹立隊伍良好形象。堅持開展“三掛鉤”服務為民活動。走訪社區廣泛聽取居民對城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定期開展設點宣傳、專欄宣傳;開展“大手拉小手”活動,幫助孩子從小養成愛護城市環境、遵守公共秩序的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走訪沿街店鋪,詳細講解相關法律法規,提高商家對城管執法工作的認知度和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