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1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組織制定的《住宅設計標準》正式發布,于3月1日實施。
《住宅設計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結合新疆經濟、資源、環境、氣候、人文等基本特點,在章節安排上基本涵蓋了居住區與住宅建筑規劃設計的全過程,包括:總則、術語、基本規定、總體設計、技術經濟指標、套型內空間設計、公共空間設計、室內物理環境設計、構配件設計、建筑結構設計、建筑設備設計、建筑電氣設計、可再生能源利用、使用與維護,共計14章。同時,針對目前政府主管部門和消費者普遍關心的問題,《標準》強調了綠色環保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生態保護海綿城市的建設,管理維護智能化設施的配置與應用,公共安全防衛系統的建立,并列入了衛生防疫、安全健康規范標準的有關內容,提出了住宅全裝修設計、通風換氣設計、適老適幼設計、居住區景觀環境規劃設計以及智能家居系統設計的相關要求,具有以下十大亮點:
亮點一:
加強安全防護,適應地區公共安全要求。
伴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居民對住區出入口的功能要求越來越多,不僅滿足通行、安全管理等最基本的功能需求,還兼有快遞存儲、物業管理、住區人車無接觸通行等多種功能。《標準》對于居住區如何在符合安全防護要求的同時滿足多種功能需求作出了相應規定。
亮點二:
明確住宅建筑防疫與管理應急措施,助力韌性城市建設。
為使廣大居民在突發公共衛生或災害期間,能科學應對疫情、做好居家防控,《標準》強調,住宅布局的功能應合理、衛生、安全;套型及公共空間設計應靈活可變,且有利于衛生防疫、應急救援和運維管理;通風、給排水系統應安全可靠,防止住戶之間相互影響。因此,居住區應建立應急管理機制,并設置應急、防災物資的儲備,應對突發公共衛生或災害事件時,社區、物業能夠科學地對居住區、住宅戶內、住戶之間、公共空間防控分類,并實施有效的關鍵技術措施與運維管理,促進常態化安全管理和非常態化應急管理、社會公共管理與社區自我管理之間的緊密銜接,逐步提升居住區、社區的應急處置能力,助力韌性城市建設。
亮點三:
住宅空間“套型可變”,適應全齡人居住需求。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結構的變化、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人們對住宅提出各種新的功能和要求,舊住宅更新改造勢在必行。《標準》關注全齡人的使用需求,從家庭全生命期使用出發,對住宅的空間提出了更靈活的要求,滿足住戶不同階段的居住需求,并對套型各功能空間使用面積作了底線規定。
亮點四:
無障礙通行全覆蓋,推進居家養老模式發展。
電梯作為住宅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從多少層開始設置電梯涉及到居住標準問題。過去,低于7層的住宅基本沒有電梯。隨著城市老齡化的加快,對電梯的需求越來越高。如今,全國各地都在推動6層左右老舊小區加裝電梯。考慮到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為了適應社會對無障礙設施的多元化和高標準需求,參考各地新標準的經驗,《標準》對電梯和無障礙通行作出明確要求,特別規定4層及4層以上新建住宅建筑或住戶入口層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9米的新建住宅建筑,必須設置電梯。同時《標準》規定了無障礙便捷通行,系統性提升住區的無障礙通行標準,為住區居家養老創造有利的前提條件。
亮點五:
適應特定群體需求,打造全齡友好型住區。
聚焦老幼兩大群體,提出適老化設計、無障礙環境,提升室外景觀和活動場地的性能,打造全齡友好型住區。居住區居家養老,是當下的主要養老模式,而老年人住宅是居家養老的主要場所。《標準》提出了新建小區設置老年人住宅的最低數量要求,居家養老服務用房宜根據居住區規模分級設置,相鄰居住區宜統籌集中設置。另外考慮特殊人群活動需求,分別設置室外老年活動場地和室外兒童游樂場地等服務設施。此外,老年人住宅套內空間有關適老化設施、住宅出入口及公共走道無障礙設施、電梯無障礙標準等都有所提升,并細化了擔架電梯設置要求,便于居家養老和急救救護。新標準的設定,覆蓋了宜居、安全、健康等各個方面。
亮點六:
積極推進住宅智能化與智慧化,為擁抱新技術預留接口。
如今居住小區中,各種智能化、網絡化、無接觸式設備應用廣泛,今后的住宅設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更好地與新技術進行結合。《標準》規定住宅及住區應能適應智能化趨勢,并預留照明、電源和網絡接口,滿足未來高品質生活的需要。例如,在住戶內部應用智能化設備及技術、住區智能化管理、智能快遞業務配套設施建設、智能信報箱設施等。
亮點七:
推進綠色節能,倡導利用可再生能源。
為貫徹落實國家在建筑中應用可再生能源、保護環境的有關法規政策,促進新疆地區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健康發展,應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系統與建筑一體化設計。
《標準》結合新疆地區實際,因地制宜地提出安全、合理、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應用建議。通過對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特點分析,提出住宅建筑宜采用節能類型(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光伏系統、地源熱泵系統、空氣源熱泵系統),并對這幾種類型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術要求、設計規范、配套電氣設施等做了詳細說明,旨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高效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為今后高效節能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亮點八:
因地制宜提出景觀建設標準,打造經濟綠色住區景觀。
結合新疆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征,因地制宜地提出居住區景觀設計、建設標準,提倡綠化種植以鄉土植物為主,積極改善住區生態小環境,合理控制水景、水面建設,堅持節約用水的原則。
亮點九:
配置垃圾分類收集系統,積極創建衛生住區。
當下,全國各地都在加速推進垃圾分類,積極創建衛生宜居的居住區。垃圾分類可以減少占地和污染,有效節約原生資源,改善環境質量,帶動綠色發展,引領綠色生活。因此,《標準》對居住區垃圾分類設施進行了明確。
亮點十:
科學合理規劃停車位,解決群眾停車難題。
合理設置停車庫(場),關系居住區域交通組織和有無方便、安全、安寧的環境。當前,我國城市的機動化發展水平和居民機動車擁有量相差較大,居住區停車場(庫)的設置應因地制宜,評估當地機動化發展水平和居民機動車擁有量,盡量滿足居民停車需求。具體指標應結合其所處區位、用地條件和周邊公共交通條件綜合確定。如城市郊區用地條件往往較中心區寬松,可配建更多停車場(庫);城市中心區的軌道站點周圍,可以按照現行新疆工程建設標準《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配置相對應的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位指標。
《標準》充分適應了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將大大提高新疆住宅設計建設水平,滿足新疆人民群眾對居住品質更高的現實需求,打造更完整的居住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