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首頁>江蘇建設> 正文
3年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8萬個 江蘇“停車便利化工程”交出亮眼成績單
2021-01-27 18:02:15 來源:中國建設新聞網   作者:王璇 孫王奇  責任編輯:黃靜

  老舊小區不時上演停車位“搶奪戰”,一“位”難求;學校門口接送車輛排成“長龍”,車速極緩;醫院、景區內外車位供不應求,一“門”難進……隨著城市發展進程的加快,停車難問題已經成為很多城市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之一。為緩解停車矛盾、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江蘇從2017年起推進實施“停車便利化工程”,從著力解決停車難、停車亂問題開始,逐步向實現停車便利目標邁進。近3年,全省共增加公共停車泊位超過58.1萬個,其中2018年增加19.22萬個、2019年增加22.26萬個、2020年增加16.62萬個;省內大多數設區市的機動車停車泊位與機動車擁有量比例高于1.2:1。

3年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8萬個江蘇“停車便利化工程”交出亮眼成績單

▲ 淮安市匯豐園小區改造后

  結合改造“微整治”

  老舊小區停車“破題”

  據了解,從2005年到2019年,江蘇機動車保有量從192萬輛增加到1919萬輛,增長了近10倍,但停車設施增長明顯滯后,導致停車矛盾凸顯,難以滿足群眾需要,特別是老城區的停車難、停車不便捷等問題越來越成為民生痛點,老舊小區的停車矛盾則成為需要改善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江蘇各地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增加停車泊位,同時在小區周邊街巷、支路設置夜間停車泊位和夜間限時停車標志牌等,為居民提供停車便利。

  淮安市匯豐園小區利用小區環境綜合整治契機,充分聽取居民意見,將原先已經被居民機動車輛占壓損毀的綠化區域以及房前屋后的零星區域改造成停車泊位。改造完成后,小區內的機動車停車泊位數由改造前的不足30個增加到近90個。此外,通過利用街頭零星地塊建設公共停車場、由公安和城市管理部門依法在小區周邊劃設路內停車泊位等方式,為周邊居民提供停車泊位250多個,有效緩解了小區居民的停車壓力,改善了小區停車環境。

  除淮安市外,南京市累計整治老舊小區717個,新增停車泊位1萬余個,受益居民超25萬戶;泰州市改造老舊小區50個,增加停車泊位8000余個;南通市實施小區“微循環”改造,共計完成100多個小區,新增停車泊位2萬多個。

  盤活各類資源

  緩解重點區域停車矛盾

  “有了這個接送中心,不僅不堵車了,遇到雨雪天氣,我們接送孩子也更方便了,再也不用擔心孩子上下車時的安全問題了!”常州市第二實驗小學青龍校區的學生家長趙女士感嘆道。

3年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8萬個江蘇“停車便利化工程”交出亮眼成績單

▲ 常州市第二實驗小學青龍校區地下接送中心

  趙女士所說的接送中心,是常州市創新接送體驗、實現高效有序、安全舒適接送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常州市將解決“接送難”問題作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加快推進,該市要求學校按需配置接送中心,減少學校周邊道路停車壓力。

  據統計,地下接送中心項目的實施為早晚接送學生的社會車輛新增開放泊車位約100個,最快時車輛可在3分鐘左右完成學生接送、駛離學校,同時實現了人車分流,不僅方便了學生家長,也大大緩解了學校周邊的交通擁堵狀況。

  據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陳浩東介紹,目前,江蘇各地正通過積極推動人防工程綜合利用、建設P+R停車場、閑置地塊利用、窗口單位內部停車泊位置換等方式,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緩解學校、醫院、景區等重點區域的停車矛盾。

  南通市通過限定停車時間、區域,將不同年級學生家長車輛進行有效分離,降低“疊加”效應,大幅提高通行能力;蘇州市在古城外圍利用閑置人防用地建設P+R停車場,疏導游客通過采用綠色交通換乘進入古城;揚州市利用荷花池開辟地下停車場,并通過建設地下人行通道直達蘇北人民醫院,緩解醫院停車矛盾。

  政府單位示范“讓位”

  社會停車增添“實惠”

  “現在停車方便多了,而且還是停在家附近的政府單位大院里,很安全。”家住鹽城市陽光世紀城南區的葛先生說,小區內停車位很緊張,晚上8點以后回來都要“搶車位”,而他所在的單位經常要加班,停車成了他的煩心事。現在,他可以把車停在家附近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內部停車場,沒有了之前的煩惱。

  江蘇通過完善制度、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積極推動各地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院內停車資源向社會開放共享,充分挖掘停車資源,全面提升停車泊位利用效率,達到惠民、便民、利民的社會效果。

  鹽城市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開放500余個車位供市民夜間停放,市中醫院將院內200多個職工停車位全部騰出,醫院在外租賃空地給員工停車;揚州市出臺文件節假日免費開放揚州市政府東大院、西大院、市政協等11個單位內部停車場供游客臨時停放車輛,并設置臨時接駁車,打通通往熱門景點、核心商圈的“最后一公里”;宿遷市已有35個機關單位庭院停車泊位向市民開放,釋放停車泊位近6000個;溧陽市通過開展“機關院落敞開、敲墻透綠”工作,已有19個政府單位和部門打開“圍墻”,讓市民錯時共享停車位,共提供車位2135個。

  注入“智慧”元素

  “停車指數”助長效

  目前,江蘇已經出臺了《關于推進實施“停車便利化工程”的意見》《江蘇省“停車便利化工程”實施工作考核評價辦法》《關于推廣應用全省智慧停車電子支付平臺的通知》等政策措施文件,聯合開展《江蘇省城市道路內汽車停車泊位設置標準》修編工作,為指導督促各地工作提供了遵循。全省13個設區市全部建成市級智慧停車平臺,一些城市還開發建設了停車APP、公眾號、微信小程序等,基本實現了電子支付。

3年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8萬個江蘇“停車便利化工程”交出亮眼成績單

溧陽市已完成及擬開展“機關院落敞開”工作的單位分布示意圖

  此外,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組織開展的《江蘇省“停車便利化工程”評價指標體系》研究,通過構建衡量城市停車便利化程度的綜合指數和動態指數,綜合評價各地停車供需平衡狀況,引導停車設施與城市協調發展,是建立推進實施“停車便利化工程”長效機制的重要手段。

  “‘停車指數’是把停車設施如何發展、停車問題在哪里、應當如何解決等方面內容,通過一個直觀、量化的數據指標進行表達,類似于‘經濟景氣指數’‘健康指數’或‘交通擁堵指數’等,通過積極構建城市停車工作動態綜合指數,促進各地城市停車供需平衡,實現停車與汽車、與城市的協調發展。”陳浩東說。

  據了解,目前“停車指數”已在泰州、徐州兩市開展試點應用。通過試點實踐檢驗,根據“停車指數”評價結果,符合當地城市停車治理現狀情況,指數得分和居民滿意度調查接近,能夠綜合反映城市在“停車便利化工程”推進實施過程中的主要亮點和短板,更好地指導、推動城市停車綜合治理。

  【案例】

  ·揚州·

3年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8萬個江蘇“停車便利化工程”交出亮眼成績單

▲ 揚州市政府機關在節假日免費開放停車場

  揚州市作為一座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旅游名城,其“景在城中、城在景中”的旅游格局和混合交通特征十分明顯,加上停車資源配建不足、交通出行方式單一、交通設施普遍缺乏、管理手段比較薄弱等問題,致使交通擁堵問題較為突出,成為困擾城市交通管理的一大難題。

  為打造旅游城市名片、服務社會民生發展,揚州市審時度勢、搶抓機遇,積極爭取和推動政府統籌協調解決旅游出行問題,著力打造與“宜居、宜游、宜業、宜創”揚州城市品牌相匹配的交通出行服務體系,在緩解交通擁堵、提升通行秩序效率、引導綠色出行等方面起到了良好效果。

  為實現車輛分流,揚州市在主城區周邊建設了6個臨時換乘中心,引導游客通過公共交通方式進入景區,在城區東、西、南、北出入口分別設置大型臨時停車及換乘中心,將外來旅游大巴和私家車輛就地引導到各個大型臨時換乘中心。在臨時換乘中心,外地游客憑身份證可領取一張接駁公交車的免費車票,3天內可不限次乘坐揚州公交集團的所有公交車,票上印有市區各大景點、主要公交線路、商業區、相關網址和服務電話等信息,為廣大游客提供了便利。

  同時,為盤活政府停車資源、實現假期停車共享,揚州市出臺《關于更好服務游客建設宜游城市的意見》,要求政府機關在節假日免費開放停車場給游客。目前已免費開放揚州市政府東大院、西大院、市政協等 11 個單位內部停車場,供游客臨時停放車輛并設置臨時接駁車,打通通往熱門景點、核心商圈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揚州市還充分發揮互聯網高效便捷的優勢,采用“互聯網+”的大數據手段,將實時停車信息、車輛號牌信息、公交、出租、公共自行車等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并通過高德地圖、“宜行揚州”APP和路面30多塊交通引導屏,實時發布路況信息,引導游客準確、便捷、順暢出行,緩解交通擁堵,提高泊位利用效率。 (倪文連)

  ·蘇州·

3年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8萬個江蘇“停車便利化工程”交出亮眼成績單

▲ 蘇州市智慧停車綜合管理平臺

  蘇州古城區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極為豐富,街道空間和尺度非常適宜步行、非機動車交通的發展。隨著蘇州經濟和機動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大量的機動化出行需求與有限的道路資源供給產生了尖銳的矛盾,古城受到巨大沖擊。針對古城交通發展特殊要求,蘇州市積極推動停車信息系統建設,打造智慧停車大格局的同時,采取差別化的停車泊位調控策略,在古城區周邊對進入古城區的機動車進行“截流”,調節古城停車需求。

  據了解,蘇州市建設了停車管理平臺,目前已完成對各市、區停車數據的全覆蓋,初步具備了數據匯聚、分析與輸出的功能。平臺共接入停車場16815處,停車泊位287余萬個。平臺具有停車出行熱力圖、大數據分析、誠信體系、停車場備案、P+R管理等功能模塊。平臺的市民服務端——“蘇州停車”APP具有資源查詢、導航、繳費、P+R換乘、“姑蘇八點半”停車共享等功能,致力打造停車出行“一張圖”,努力提供“覆蓋全、數據準、服務優”的“智慧停車”服務,切實解決市民出行“一位難求”的問題。

  2014年起,蘇州市在環古城河范圍內道路全面推廣級差式計時收費,2016年,該市利用“緩解大城市擁堵 減少碳排放”的世界銀行資金項目,制定并實施差別化停車收費政策。目前,環古城河范圍內892個道路停車泊位實行級差式計時收費政策,市區主次干道停車亂現象得到初步改善,提高了泊位周轉率。

  此外,為提倡綠色出行,蘇州市區已完成24個P+R換乘停車場建設工作,共計泊位容量10000個,對部分停車場進行信息化改造,制定了《蘇州市區軌道交通P+R停車場管理暫行規定》,于2019年開始啟動17個P+R停車場停車換乘優惠。(姜 銘)

  【展望】

  “停車便利化”將持續“進階”

  張海達 蔡衛東

  ● 將“停車指數”作為鞏固停車治理成效和推動建立停車治理長效機制的重要手段,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將聯合省相關部門進一步研究建立定期公開發布制度,在全省加快推廣應用。

  ● 總結規劃引導、政策調控、設施“補短板”、停車管理與服務、智慧停車等方面行之有效的做法,結合《江蘇省“停車便利化工程”典型案例》,強化交流學習,尋找自身差距,取長補短,不斷提升工作成效,讓人民群眾從“停車便利化工程”中,切實獲得幸福感。

  ● 深入推進現代城市停車治理體系建設,按照城市現代治理體系要求,不斷完善停車管理法規制度,強化停車政策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促進停車設施規劃、建設、管理實現“三位一體”。加快研究推動停車立法,鼓勵、吸引個人和企業資本更多地參與到公共停車場建設和管理,共同推動解決停車難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