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首頁>江蘇建設> 正文
南京建設文旅公共空間 讓家門口擁有“小確幸”
2021-02-10 15:19:43 來源:新華網   作者:徐冠英 白雪 劉霞 王奕 潘小樂  責任編輯:黃靜

  南京市2021年十大民生實事日前公布,其中提出“建設文旅公共空間”,計劃完成20處街角景觀設施提升、小微公共空間打造、小型城市客廳設置,提升居民家門口的環境品質、人文氣息。

  街角景觀等小型公共空間,散布在社區街巷,是城市居民轉角可能遇見的驚喜,步行即可到達的共享“客廳”。一個舒適宜人的城市,往往有著富有魅力的小型公共空間。加快美麗宜居城市建設,要給居民增添家門口的“小確幸”。

  尋常巷陌間,好去處提升幸福感

  1月31日下午,繆雪貞老人和老伴走進位于秦淮區的解放路口袋公園,坐在長凳上看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這一公園去年9月建成后,兩位九旬老人的生活多了不少趣味。“去大公園我們走不動,坐公交車的話,上下車不方便,就到家旁邊這個小公園坐坐、看看熱鬧,挺好。”繆雪貞說。

  解放路口袋公園位于中山東路與解放路交叉口,像一個沿著解放路人行道鋪展的狹長“口袋”。公園占地1300平方米,系封閉綠地打開后改造而成。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在公園一端長凳上坐了十來分鐘,發現很多行人走到公園入口處,便不再順著人行道走,而是拐進公園,踏著彎曲的健身步道前行——公園仿佛自帶吸引力。

  去年,包括解放路口袋公園在內,南京市綠化園林局牽頭建成16個口袋公園,將街頭巷尾的閑置角落、零星空間變成市民喜愛的休憩場所。

  同一天下午,五老村愛國衛生紀念館門前的健身廣場,迎來它的常客——南京市五老村小學二年級學生龍良瑞與他妹妹。這個小型紀念館坐落于秦淮區三條巷,旁邊是龍良瑞就讀的學校以及大片居民區。這幢古樸的二層小樓設有展廳、休閑閱讀空間,也是秦淮區100個“轉角·遇見”小微空間之一。2018年起,“轉角·遇見”小微空間陸續落地于文博場館、旅游景區、文化產業園,標配全民閱讀、旅游資訊查詢、志愿者服務、分享交流等功能,又各具文化特色,成為尋常巷陌間讓人眼前一亮的好去處。

  公共空間是影響城市宜居度的重要因素,其品質關系到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2017年,南京市規劃部門著眼于提升主城公共空間品質,組織編制專項規劃。2019年,《南京主城公共空間規劃》經市政府批復通過,規劃范圍是長江以南、繞城公路以內,總面積約281平方公里的南京主城。規劃對象是,向全體公眾開放、支持公共活動的地上開敞城市空間,街道空間和建筑前區空間是其中的規劃重點。

  南京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名城保護所主任項目負責人石潔介紹,“我們將公共空間分為城市級、地區級、社區級和基層級等,發現基層級公共空間顯著不足。根據量化分析,2017年南京的公共空間在5分鐘生活圈(即400米范圍)明顯分布不足,覆蓋率僅18%,且主要分布在老城和河西;在10分鐘生活圈,公共空間覆蓋率為65%左右;在15分鐘生活圈,公共空間覆蓋率在80%以上。”

  南京主城公共空間規劃的原則之一,是以城市級、地區級公共空間為骨架,社區級、基層級公共空間為內容,形成一個多層次、多核心的網鏈系統。“小型公共空間,是相對于城市內的山林、綠地、河湖等大尺度公共空間而言。公共空間大小與重要程度不是對應關系,小型公共空間大量存在于基層級,直接服務日常生活,影響市民獲得感,重要性不能小覷。現在提出‘小規模、漸進式’城市更新,設計師的視線在下沉,這種下沉是一種進步。”石潔說。

  打造城市客廳,要貼合人的需求

  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王承華說,過去相對粗放的城市建設中,人們對空間利用不夠集約,產生一些低效利用的“灰色空間”,例如高架橋下、濱水橋頭、街角、單位與單位之間的閑置空地。城市管理者將“灰色空間”找出來,通過專業設計、適當“微更新”,使“灰色空間”變成小型游園綠地、休閑空間,既可滿足居民活動需求,也可提升城市景觀。不過,這類空間如何改造利用、植入什么功能,應該廣泛征求周邊居民及相關主體的意見。大量的群眾工作,是打造居民身邊“客廳”的難點之一。

  2019年,我省在老舊小區環境整治、宜居住區建設的基礎上,選擇5個城市街區開展宜居街區建設試點。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劉志超介紹,該院承接的宜興市東氿新城宜居街區項目,包括4個小區、3個公園、2條河道、1個廣場等。“我們與居民開了多次議事會,讓項目真正貼合人對環境的需求。”目前已經完成的改造項目,提升了居住的舒適感。例如,過去要從主干道繞行一大圈才能進入的綠地,在小區增設出入口、步行道后,數分鐘便可到達。綠地旁添加休息座椅、籃球場、健身器材、兒童活動設施、無障礙通道等,其中一處空置房屋改成“城市書房”。曾經冷清的綠地被“激活”,人氣明顯旺起來。按照居民意愿,項目建設方正將另一處閑置房屋改造為兒童繪本館。

  南京市建委建設二處處長董文量透露,去年建委對小型城市客廳的規劃布點、功能延展、主題策劃和建設運營進行專題研究,今年計劃設置的10處小型城市客廳,有新建的、既有建筑改造的,也有與企業聯合掛牌的,大的200多平方米,小的幾十平方米。董文量認為,小型城市客廳通過室內空間與室外園林綠化景觀的結合,可以提供比街角景觀、口袋公園更為豐富的服務功能。每一處小型城市客廳的功能,都將充分調研、按需設置。

  《南京主城公共空間規劃》提出,要提高公共空間品質,增加活力,營造特色內涵。石潔解釋說,給公共空間注入哪些內涵,要看其所處環境,設計要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更加重視人的活動和使用。

  王承華認為,城市告別對宏大廣場、綠地的追求,盡可能挖掘、改造、利用社區周邊的閑置空間,打造小型公共空間,順應當下城市更新的要求,體現注重居民需求、以人為本的理念。然而,城市建成環境中,不少“灰色空間”是有產權單位的。因此,如何進行政策激勵、促進產權單位開放空間值得研究,多元化的出資機制也需要進一步探索。

  做好運管,讓公共空間魅力長存

  石潔發現,這兩年南京城公共空間顯著改善,如在濱水空間增加步行道、商業服務設施;增強城墻內外聯系,綜合整治環城墻綠地;在老舊小區整治中,將三四百平方米的空間改造成公共空間;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后夜間經濟蓬勃發展,艾尚天地等商業體前的廣場被利用起來。

  精雕細琢打造的小型公共空間日漸增多,如何管好、用好,讓其煥發光彩、魅力長存,是需要重視的新課題。

  在鼓樓廣場一角,一處灰色平房連著一個小院落,外觀頗為雅致。記者透過柵欄看到,三四十平方米的院子里擺著桌椅、花架。平房外墻掛著“梧桐語園藝咨詢中心/植庭花園藝中心/棲云·花SHOW工作室”的招牌,80多平方米的室內擺放著大量鮮花,外間出售鮮花、飲品,內間可以開展插花教學活動、會客敘談。

  這是南京市第二家打“梧桐語”品牌的園藝咨詢中心,于2018年4月亮相。第一家于2017年開放,位于該市和平公園。南京市綠化園林局推出“梧桐語”的初衷是,有固定場所舉辦公益講座、體驗交流等活動,向市民傳授花藝園藝知識。

  1月27日下午,在鼓樓廣場閑坐聊天的老人告訴記者,“梧桐語”就是個花店,不買花不好意思進去。隨后,記者來到和平公園了解“梧桐語”的情況。帶著孩子在和平公園玩耍的黃女士說:“這家花店平時生意不太好,舉辦過一次插花活動,但是要提前報名。”得知這里是服務市民的公共空間,她建議,通過媒體多宣傳,讓更多市民了解這里。

  鼓樓廣場“梧桐語”工作人員容香花說,2019年“梧桐語”共辦了180多場活動,大部分活動是公益性的。不過,因為園藝中心場地限制等原因,這些活動多在企事業單位、社區、商場舉辦,“確實有些過路市民,不了解‘梧桐語’是做什么的。”

  容香花介紹,兩家“梧桐語”都由玄武園林公司負責運營,她本人就是公司員工。“我們提供鮮花銷售等商業服務,但要是當花店看,我們的市口又不夠好,難以與社區中的花店競爭。因為收入抵不上人員工資,員工由起初7個人減至2個人,和平公園的‘梧桐語’沒有活動就不開放。希望有好辦法,讓更多的人知道‘梧桐語’,讓‘梧桐語’長久存在。”

  三分建設,七分運管。“從可持續的角度看,小型公共空間還需引進專門的機構進行運營。”王承華建議,“城市管理者可將一系列小型公共空間‘打包’,吸引社會機構參與運營,允許其利用空間中的部分設施開展經營活動。”(徐冠英 白雪 劉霞 王奕 潘小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