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能耗游客中心營造生態和綠色概念。 南報融媒體記者 何鋼攝
供游客體驗的動感單車接上電源線,就能發電儲存;白墻黑瓦的徽派建筑是一座光伏發電屋;垂直綠化除了隔溫還能吸附二氧化碳……眼下的傅家邊正是草莓采摘和賞梅的好時節,在游人如織的傅家邊農業科技園內,坐落著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山凹村。村口的一座瓦房內,人來人往很是熱鬧,這就是剛剛完成改造的零能耗游客服務中心。從外觀上看,它與村中民宅并無二致,但這里卻是南京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破冰”之作。 溧水區城建局綜合計劃科科長袁琨昨天向記者揭開了這座建筑的奧秘。
這原本是一幢民房,面積不到100平方米,改造中更換了屋頂光伏瓦、節能燈、保溫層,設置垂直綠化,達到節能效果。“這座光伏建筑平均每年可發電17344千瓦時,而節能改造后其每年只需耗電5496.72千瓦時,建筑產能高于建筑用能,多余電量可調配使用,是名副其實的零能耗建筑。”袁琨表示,除了光伏發電,游客中心里能發電儲電的動感單車、吸附二氧化碳的垂直綠化、熱回收新風系統,都將為建筑提供低效的能耗、良好的空氣和倡導低碳生活的理念。據悉,繼游客中心之后,山凹村還將通過民宿的節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打造“零能耗民宿村”。
記者從溧水區城鄉建設局了解到,該區正在醞釀城鄉建設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先行試點工作方案。目前在山凹村、生態智慧未來城人才租賃房等重點板塊做試點,逐步在全區推廣,為全省城鄉建設“雙碳”目標的早日實現破冰探路。
“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中央確定的重點任務之一,也是中國向世界的莊嚴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讓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最主要是減少煤炭使用。而碳中和,則是讓建設和發展產生的碳排放,通過植樹、節能減排等形式,實現正負抵消接近零排放。
江蘇已經明確要在全國率先實現碳達峰,南京作為省會城市,必須走在全省前列。南京市建委科研處副處長劉陽表示,市建委正在積極協助溧水做好“雙碳”先行工作,申報省級試點示范。近年來,南京綠色建筑發展迅速,去年各區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均達到100%,江北新區核心區內全面推行綠色建筑二星級及以上標準的總體目標,南部新城全域范圍努力實現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100%全覆蓋。作為國家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點城市試點,南京已超額完成240萬平方米的公共建筑節能改造任務。通過綠色建筑打造,南京2020年全年累計節約標煤36.76萬噸,超額完成省級下達任務。
南京還是國家首批可再生能源應用示范城市。江北新區市民中心使用了江水源熱泵能源站供能,河西3個能源站也投入使用。清潔能源的推廣,讓建筑成了“會呼吸的樹”。2021年起,南京新建居住建筑都將按照江蘇省更高的節能標準進行規劃建設,多部門聯合出臺相關政策,將超低能耗建筑、零能耗與近零能耗建筑列入綠建示范項目申報范圍,產生更多近零碳、零能耗建筑,以期早日實現“雙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