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行駛路線、天氣預報均為“專屬定制”
連續澆筑72小時,江北新地標地基開建
8月21日,南京綠地金茂金融中心底板大體積混凝土開始澆筑。 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芃 繆越攝
“澆筑開始!”8月21日上午,隨著一聲指令,數百輛混凝土運輸車齊齊開動,一排排泵送設備將混凝土送至數十米深的坑底,江北新地標——南京綠地金茂金融中心正式開始底板澆筑。
綠地金茂金融中心占地面積1150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3916平方米,塔樓包含地上102層、地下5層,高達499.8米。未來,大樓的地下部分將與地下空間融為一體,建成后將成為江北新區的新地標。
在澆筑現場,100多輛混凝土攪拌車一字排開,有序進場。10臺大型汽車泵圍繞基坑周邊,將大長臂齊齊深入坑底,源源不斷地輸送混凝土。
“都說‘萬丈高樓平地起’,現在打的就是高樓的基礎。這個大底板落在數百根基樁上,其中主塔樓樁基409根,單樁承載力達5000噸,地基作業需一次性澆筑成功,將所有樁基固定到一起,需要持續澆筑72小時,1500多名工作人員進行倒班。”項目現場總指揮張軍介紹,由于項目包含了“超深、底板超厚、塔樓超高”三大施工難點,現場共調用了230臺混凝土攪拌車、12臺汽車泵,此外,還有4個攪拌站和多條混凝土生產線同時作業。
據了解,此次底板澆筑的混凝土是“量身定制”的,經過實驗室技術人員通過原材料的挑選、配合比的設計、多次攪拌機小試驗證等過程最終確定。混凝土保供方江蘇雙龍集團負責人汪長奇說,此次底板單次澆筑量為33800立方米,是目前南京市最大單體底板工程,整個澆筑期間累計運輸約3400趟次,所有參與運輸的攪拌車行駛路線都已提前規劃好。
在施工現場,一面智能化大屏上,混凝土溫度、產量和消耗等數據不斷更新,原來,所有測溫點預先安裝測溫傳感器,將實時溫度上傳至信息平臺,“這個監測調度指揮系統運用數字化、信息化手段采集相關數據,實時展示并提示溫度超差預警,方便指揮者及時掌握情況,在南京屬于首創。”項目承建方上海五建現場負責人楊俊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輛攪拌車在門崗處經過體溫、核酸檢測報告、行程碼、通行證等信息核查后,緩緩駛入工地現場。項目專門成立防疫組,實行一車一查,所有進場的工人也需要出具48小時核酸證明。
根據施工要求,混凝土澆筑期間內不能有大到暴雨天氣,為此,新區還幫助項目方對接氣象局,專門定制了“工地版”天氣預報,敲定澆筑最佳窗口期,并在現場安排一輛救護車,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后勤保障工作。
隨著大體量底板澆筑,預計建筑將于今年四季度出正負零,并于2024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