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首頁>江蘇建設> 正文
徐州重塑鄉村新風貌 統籌推動生態環境和生活環境“雙提升”
2021-09-26 15:17:00 來源:中國江蘇網   作者:樊海濤  責任編輯:黃靜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徐州迅速貫徹響應,各地創新進取,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區域樣板。截至目前,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已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效,農村面貌發生歷史性變革。

  近年來,對標“生態宜居”的要求,徐州統籌推動生態環境和生活環境“雙提升”。目前,生活垃圾保潔收運實現全覆蓋,生活污水處理率接近8成,無害化廁所普及已達到97.2%。探索形成了農房改善“睢寧模式”、空間治理“邳州方案”、環境整治“銅山樣板”、易地搬遷“沛縣探索”等一批經驗典型。同時,徐州大力推動美麗經濟發展模式。美麗宜居村莊、省級特色田園鄉村、省級傳統村落、綠美村莊建成數居蘇北首位。

  仲秋時節,走進徐州占城鎮山上村,小河碧波蕩漾,沿村流過;一排排青石房子村中矗立,遒勁的古樹枝繁葉茂;街巷清潔,桂花飄香,村莊一派古韻盎然。

  而兩年以前,這個村還是一番臟亂差的景象。2018年,山上村發起人居環境整治,結合省傳統村落建設,對村莊面貌由外及里地深入治理。2020年,山上村獲評第一批江蘇省傳統村落,踏上生態發展的快車道。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徐州隨后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作出了全局性謀劃。幾年來,全市上下按照相關要求披荊斬棘,聚力創新,全力打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區域樣板,農業農村發生了深刻變化,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近年來,對標“生態宜居”的要求,徐州統籌推動生態環境和生活環境“雙提升”。目前,生活垃圾保潔收運實現全覆蓋,生活污水處理率接近8成,無害化廁所普及已達到97.2%。探索形成了農房改善“睢寧模式”、空間治理“邳州方案”、環境整治“銅山樣板”、易地搬遷“沛縣探索”等一批經驗典型。同時,徐州大力推動美麗經濟發展模式。美麗宜居村莊、省級特色田園鄉村、省級傳統村落、綠美村莊建成數居蘇北首位。

  秋風送五彩,大地盡朝暉。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徐州日益呈現出農業升級、農村進步、農民富裕的新景象。“十四五”時期是鄉村振興進入全面推進、深化拓展的新階段,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深入,徐州鄉村發展的前景必將更加廣闊。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打響“開局之戰”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徐州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第一場戰役”,以美麗宜居村莊建設為導向,把公共空間治理、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等四項重點工作作為“開局之戰”的“開篇力作”。

  長期以來,邳州市農村河道護坡亂耕亂種,道路兩側亂搭亂建,村莊內亂堆亂放,群眾反響強烈。“為切實解決這一突出問題,邳州市將公共空間治理作為小切口,統籌做好人居環境整治大文章。”該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

  “兩年前我村實施整治,清理了100多座豬圈,開展垃圾分類,大力改造旱廁,讓水沖式廁所進院入戶。同時不斷完善公共設施建設。”占城鎮山上村村委會負責人趙榮峰介紹,全面的整治改善了人居環境、完善了鄉村功能。

  “刮風滿村沙,下雨兩腿泥。”面對同樣臟亂差的人居環境,相鄰的睢寧縣則立足實際,審時度勢,走出了“改善居住環境、政府兜底搬遷”的人居環境整治路徑。

  “拆房子蓋房子,錢是繞不開的話題。”睢寧縣魏集鎮黨委書記盧力說,2016年起,該鎮就在全縣率先實施土地增減掛鉤項目,共復墾、流轉建設用地9000余畝,獲取各類資金約10億元,可用于集居區的搬遷建設。

  湖畔槐園社區是該鎮最早一批推進的改善項目之一,社區統籌設計建設路網、污水處理、停車場、公廁、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同時保留了舊村莊的特色,被喻為黃墩湖畔的一顆明珠。

  近年來,睢寧縣實施縣鎮村三級統一規劃,將全縣400個行政村、2800多個自然村優化調整為138個集中居住點(其中35個保留改造村),現已建成新型農村社區80多個,28萬余人搬進新居,占全縣人口的35%。這成為國內欠發達地區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創新的一個著名模式。

  “隨著各地人居環境整治的深入推進,全市農村人居環境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徐州市鄉村振興局負責人焦思權介紹,目前全市行政村生活垃圾保潔收運體系實現全覆蓋,生活污水處理覆蓋率達到78.8%,農村無害化廁所普及率達到97.2%。

  全市已建成新型農村社區247個,累計建成美麗宜居村莊812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32個、省級傳統村落21個、綠美村莊768個,培育形成了農房改善“睢寧模式”、空間理治“邳州方案”、環境整治“銅山樣板”等一批先進典型。

  產業興村 讓鄉村振興走得更遠

  花草吐露芬芳,鄉村煥發生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意義,遠不止改善了百姓群眾的居住環境。

  據介紹,近三年的農村公共空間治理,邳州市引導廣大群眾算清公共空間治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五筆賬”,將治理工作與基層組織建設、增加集體收入等結合,整理集體機動地、荒灘荒坡、池塘水面45萬余畝,整合房屋資產近68萬平方米,最大程度撐起了集體創業增收的大盤。

  占城鎮山上村與相鄰的白山村百姓有種中草藥的傳統,經過嚴格治理,整合了種植區域被侵占的公共空間,已連片建成百草園、芍藥園、蒲公英園等園區,放大了產業和生態資源優勢。

  “山上村為傳統古村,我們充分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對村落開展保護設計,做精做美村莊發展規劃。”趙榮峰說,他們將做好古村整治的“下半篇”,全力打造中草藥特色生態旅游區,推進文化、民俗、藥旅產業融合發展。

  邳州市公共空間治理的意義不僅在于面上的城鄉環境整治,其更縱深,從最根本梳理了資源、疏通了人心、打通了產業。

  眼下正是蟹肥膏黃時。魏集鎮湖畔槐園的魏征民現在每天很早就來到“萬畝稻蟹養殖基地”捕撈螃蟹,準備送往超市、水產品市場以及線上銷售。“綜合有機粳米、中華毛蟹的行情,一畝地純收益最少1.5萬元,給我們帶來實打實的紅利。”他說。

  湖畔槐園由徐莊、戴莊2個村莊拆遷合并而成,位于黃墩湖滯洪區核心區。該集居區建成后,共復墾出土地2300余畝,參建了睢寧縣農業農村重大項目——“萬畝稻蟹共養基地”,采取該縣創新的“縣鎮公司+村股份合作社+新型職業農民”的“11841”經營模式,發展有機大米、生態蟹二合一的循環農業,通過土地流轉、勞務增收等形式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魏征民算了下家庭收入賬:“土地托付給村合作社,我們收入由工資、土地收益、集體分紅等組成;到了退休年齡,還能拿到退休金,每人的生活都有很好的保障。”

  “徐州是農業大市,廣大農民增收離不開大農業。”焦思權介紹,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點要靠土地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其關鍵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重點打造特色農業種植項目,提升每畝經濟效益,提高農民人均收入。”

  為推動農業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優鏈,各地還以工業化理念發展現代農業,赴上海、浙江等長三角區域開展鄉村產業招商,突出以重大項目突破帶動鄉村產業振興。

  為引導錢、地、人等要素流向農村農業,近年徐州創新實施以人才下鄉、能人返鄉、資本興鄉為主要內容的“三鄉工程”,相繼制定出臺相關激勵政策舉措。經過大力推動,全市已有743個項目進入“三鄉工程項目庫”,總計劃投資702億元,吸引2549名人才下鄉,鼓勵3866名能人返鄉創業就業,帶動農民就業57953人。

  產業興,農民富。2020年,徐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達到21229元,年均增長8.7%、居全省第三,增幅連續10年高于城鎮居民,快于全市GDP增長。

  抓實民生改善 提升群眾獲得感

  “現在生活真便利,在老村子居住哪有這個條件?!”搬進湖畔槐園新村的魏征民,講起生活的新變化滔滔不絕。

  魏征民說,搬進了新樓,各種家電一應俱全,用上了綠色沼氣,通上了自來水,扯上了網線。家人網上購物,物品很快可送進小區電子取件箱。人們出行、孩子上學等,都在15分鐘便民圈內。

  “搬遷后,小區統籌設計建設綜合服務中心、標準化廠房、槐園旺角商業街等一系列公共服務和商業配套設施。” 魏集鎮徐莊村相關負責人桑沛龍表示,這些是按照鄉村振興標準社區進行打造的,包括衛生室、老年活動中心、便民服務大廳等。還高標準規劃建設了幼兒園、鄉風文明館、污水處理廠、沼氣治理站等一系列功能設施。

  “這些年,縣委、縣政府根據民生需求擬定項目,民生實事項目一年比一年多,投資一年比一年大。”睢寧縣經濟發展局社會事業發展科的李鳳說,為增進民生福祉,“十三五”以來,該縣為民辦實事項目當年計劃投資年均增幅為18.2%。“讓農民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農房改善的‘睢寧模式’已聞名全國,前來取經的城市絡繹不絕。”她說。

  “我們堅持統籌思維,將共享作為鄉村振興根本遵循,全面提升基礎配套設施、民生領域保障等民生服務質量。”焦思權說。

  五年來,徐州共完成農村公路新改建3779公里,農村橋梁1048座。全市建制村通客車率為100%,縣級農村物流中心覆蓋率達100%,農村物流網點行政村覆蓋率超50%。供水入戶率達100%,97個建制鎮通達管道燃氣74個,通達率為76.29%,農村5G基站開通1043個,寬帶接入速率超過100M。

  作為“為民辦實事”工程,徐州開展全市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小學達標率92.38%、初中93.13%;全面推進涵蓋縣鎮村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全面實施“六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逐漸補齊鄉村建設的短板弱項,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探索善治途徑 助鄉村文明入人心

  “建黨百年喜事多,續寫輝煌奏凱歌。東方紅日放光輝,偉大祖國在騰飛……”連日來,賈汪區馬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者表演的原創快板《黨旗飄揚映日紅》吸引了廣大游客駐足觀賞。

  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馬莊村在全市率先建起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此推動村風民風改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的精神面貌怎么樣。”馬莊村黨委副書記王浩說,這幾年村里先后組建起6支由黨員、文藝骨干、鄉賢、勞模等組成的志愿服務隊伍,不斷吸引村民參與、規范村民行為。目前志愿服務隊人數超過700人,占全村人數的四分之一。

  宣傳十九大精神,開展“十佳”黨員、好媳婦、好婆婆評比,辦起志愿活動,開展“升旗儀式”“金馬之聲”等活動,馬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推動移風易俗,培育引導村民嚴私德、守公德、養賢德,已成為賈汪乃至全市提高群眾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法治觀念、文明素養的“主陣地”。

  2019年,馬莊村推進基層協商民主建設試點工作,成立協商民主議事會議,通過政協統一搭建平臺,形成了“群眾的事情大家說,村莊的發展大家商”的和諧局面。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馬莊經驗”已被廣為學習借鑒。湖畔槐園社區創新設立二級黨委,推行“361”黨建工作法,將黨建與社區發展融合。社區建設鄉風文明館,開辦國學班、道德講堂;開展星級黨員、身邊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建立“黨建+網格化”管理服務團隊,開展網格綜合評比;創立社區民主議事機制,推行“三委四會”民主協商,形成了社區黨群一條心、一股繩的良好局面。

  “平日小區里打打吵吵的沒有了;遇‘七一’、國慶等重大節日,居民聚在一起升國旗、唱國歌……”湖畔槐園居民徐明友說,現在人們來游玩,可感受到“友善、好德、勤勉、勵志、開拓、創新”的槐園精神。

  “為推進鄉村治理水平規范化,徐州積極探索以黨建引領,德治先導、自治基礎、法治保障‘三治融合’的鄉村善治徐州路徑。”焦思權介紹,近年徐州持續推進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兩個一”工程實施,有效引導市級志愿服務資源下沉,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實現所有行政村(社區)全覆蓋。全市出現了“馬莊經驗”等善治好模式、好樣板。省級和諧社區達標率提高到92.3%,一縣、一鎮、六個村被認定為全國鄉村治理試點示范單位,全市農民群眾安全感提高到98.4%。(徐報融媒記者 樊海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