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寬敞了,心也跟著敞亮了。”不久前,陳先生一家搬進共有產權房,喬遷新居,他欣喜不已。2021年,市住房保障中心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進度,加強保障性住房供應,越來越多的低收入群眾住上暖心房,圓了安居夢。
住房保障成效顯著
2021年,淮安市住房保障事業成效顯著。
公租房租賃補貼方面,累計保障家庭5793戶次,發放補貼389.18萬元,實現“應保盡保”;租賃補貼家庭4301戶次,補貼金額307萬元,輪候期實物配租家庭1492戶次,補貼82.18萬元。
公租房實物配租方面,新增公租房66套,市本級在保規模達3136戶,收繳租金501.84萬元。
共有產權房方面,市本級發放助購資格證明21戶,完成助購6戶,助購資金173.76萬元,戶均助購金額較去年上浮5.28萬元。單戶最高助購資金57.9萬元,創歷史新高,按當前商貸利率估算,為該家庭節約支出近20萬元。
宣傳鼓勵助購到期家庭回購政府產權,有23戶申請回購,回籠資金198.58萬元,有效推動財政資金良性循環。
同時,市住房保障中心不斷完善公租房服務管理,修訂完善《維修辦法》,提升數字化辦公水平,加強數據信息實時共享和使用,實現房源的維修、巡房、退房等業務高效辦理,并創新打造“暖心保障房”項目(原智慧保障房),提升群眾幸福感。
保障政策提標擴面
去年9月,市住房保障中心參與修訂出臺2021年度市區住房保障政策,推動保障政策提標擴面。
提高收入線標準,低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標準由1623元調整至1680元。同時,放寬家庭資產控制標準及認定條件,擴大租金減免范圍,對符合條件并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租住公租房的、配租家庭中有困境兒童的,參照低保減免政策執行,一系列優惠政策將更多困難群體納入住房保障范圍。
調查顯示,新就業家庭占申請租賃補貼和共有產權房比例不斷提高,這兩類保障方式對促進解決“新市民”進城安居問題成效明顯。
持續提升保障力度
市住房保障中心負責人介紹,今年該中心將持續優化保障政策,擴大受益面,提升保障力度。
根據上級統一部署,具體實施保障性租賃住房管理工作。同時,將人才安居保障和市民住房保障政策充分結合,按需籌集房源,多途徑、多方式實施精準保障,助力人才強市戰略。
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對中心現有房源的維修、巡房、退房等業務流程進行完善,確保所有業務全程電子化辦理,增加限時審批功能,實現審批高效快捷。持續推進“暖心保障房”項目,加強數據信息成果運用研究,積累更多應用經驗。持續推進公租房商業保險,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住房保障事業沒有終點,我們將不斷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提升民生改善溫度,讓更多群眾住上暖心房。”該中心負責人表示。(通訊員 余劍波 熊雄 融媒體記者 王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