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建設工程標準定額站組織召開了“廣東省建設工程造價糾紛處理系統”(以下簡稱“糾紛系統”)總結會。據了解,糾紛系統以資源整合、共建共享、創新服務為重點,以信息化為支撐,自試運行到正式運行已歷時兩年多,是廣東省深化工程造價改革的重要一筆。
記者了解到,糾紛系統結合了互聯網、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新技術,在原有傳統模式上進行創新,將造價糾紛處理業務移至線上,突破了地域與時間的限制,實現了全省業務資源共享,省、地市站平臺共建互通,使群眾辦事更方便,糾紛處理結果更專業。
針對原有傳統模式在申請調解階段來電、來函、來訪方式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上報案件可能存在人員專業水平掌握不夠等增加造價管理部門不必要的工作量等情形,糾紛系統通過“線上申請、線下認證”雙線管控的方式,統一申請表、規范認證要求、核實身份及資料,提質增效。同時,“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技術的運用,也解決了專家人數不足、地區分布不均、處理方式受限、權威性不強等問題,不僅在經辦人接收時調用后臺類似案件實現“同案同判”,還通過三重審核、全方位確認確保專業性。一案一碼,隨時隨地在線可查,打破了原有傳統模式看不到、追不著的僵局,全程留痕留跡。
據悉,每一個糾紛案件均由專家組進行“福爾摩斯”式推演分析,不僅對合同條款、定額子目進行分析,還延伸到設計、施工規范的對照,每一份復函承載著專家組的智慧,是最重要的造價糾紛調解產品。復函通過廣東省工程造價信息化平臺和廣東省建設工程標準定額站訂閱號進行公開發布,全國造價行業人士都可以了解到廣東省造價糾紛處理情況,通過研究復函內容,總結調解規則,運用到類似案例中,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同類案件糾紛。
糾紛系統從試運行到正式運行,接收糾紛案件申請數量354件,認證通過糾紛案件數量195件,認證通過率55%;認證通過并已出具復函的糾紛案件數量117件,處理完成率60%。糾紛案件平均處理時長79天,較原有傳統模式的3-6個月時間,實現大幅度的提效。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