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獲悉,揚州廣陵區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專項規劃(2021-2025)初稿近日出爐。未來古城老舊小區改造有哪些新打算?有啥新亮點?記者昨天進行了采訪。
多少老小區需改造?
城鎮老舊小區是指:城市或縣城(城關鎮)建成年代較早、失養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社區服務設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強烈的住宅小區 (含單棟住宅樓)。
經過摸底,廣陵區老舊小區共有227個,總建筑面積542.9萬㎡,涉及居民5.56萬戶。其中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216個,2001年-2005年建成的老舊小區11個。
自2008年起,廣陵區已組織改造173個小區,六成以上老舊小區已經過一輪改造,約3.9萬戶近13萬居民受益。
以往改造的重點內容主要是基礎設施改造,如增設污水管網,實施雨污分流;出新更換破損路面、窨井蓋、小區路燈;新增一批停車位等;小區環境整治提升,增設安防設施、停車位等。
據介紹,廣陵區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專項規劃(2021-2025)將以建設“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的城市為總體目標,通過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切實提升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在“十四五”期末,完成2000年底以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并在規劃期內,完成2005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創建一批美麗宜居小區、美麗宜居街區。
老小區如何改造提升?
列入規劃的老小區將根據分區特點實行差異化改造。
歷史城區:主要以保護、疏解為主要工作方向。由于處在老城區,歷史城區風貌、限高等約束條件多,不少老小區建筑風貌差,與歷史街區形象不符。因此在改造時,將注重風貌打造,活化利用小區空間。
曲江片區:是以居住和生活物資商貿流通區為主的區域,各小區相對完整,規模普遍較大,形態完整,獨立封閉,因此以一般改造模式為主,利用小區內部零散用地、閑置用房,補齊公共設施。
東南新城:是城市“雙修”試驗區、宜居社區建設示范區,也是揚州發展主戰場之一,因此改造模式將以片區統籌更新為主。這一區域小規模小區、零散樓棟眾多,小區與城中村、棚戶區、舊廠區混雜,但也有部分現狀較好、規模較大小區,呈現相對集中狀態。因此將合理劃分更新區域和一般改造區域,因地制宜制定更新改造策略。同時合理劃分片區,統籌更新區域,對沒有改造價值或改造難見成效的小規模小區,將結合更新共同開發。
整體看,將從“健康”、“安全”、“宜居”、“文化”四個方面出發,因地制宜,擬定要素改造方式,提出分級分類改造內容清單,制定分期改造計劃。
如何提高小區宜居水平
如何建設美麗宜居社區,提高小區宜居水平?規劃中的不少內容讓人眼前一亮。如海綿社區改造、提升慢行環境倡導綠色出行、緩解停車矛盾等。
海綿社區改造。因地制宜采用生物滯留池、透水鋪裝、高位花壇等適用于老舊小區改造的海綿設施,兼具海綿+景觀功能。注重海綿設施聯動,進行海綿設施集成展示,打造海綿技術示范項目。
提升慢行環境,倡導綠色出行。完善小區步道系統,因地制宜實行人車分流,小區內部步行道與城市慢行道相銜接。同時應連接小區主要出入口、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活動空間與住宅單元入口。落實相關規劃,倡導綠色出行。落實相關規劃中公交站點規劃和公共自行車布點規劃,使居民步行10分鐘可到達。
緩解停車矛盾。采用設置集中式停車、錯時停車、停車路段停車、沿路畫線停車、宅間停車、設置立體停車場,結合更新新建停車場等方式滿足停車需求。 因地制宜設置非機動車集中停放車棚,配建電動自行車智能充電設施。(記者 張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