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記者從青島市市場監管局獲悉,由青島市標準化研究院、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中德生態園)管理委員會、青島理工大學、青島市技術標準科學研究所等青島市有關單位聯合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主導起草的國家標準《低影響開發雨水控制利用 基礎術語》(GB/T 39599-2020),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實施,加上之前青島市標準化研究院參與制定的國家標準《低影響開發雨水控制利用 設施分類》(GB/T 38906-2020),這是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試點建設和推進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的一項重要成果,表明我國在海綿城市建設方面有了國家標準作為依據,也表明青島市在海綿城市標準化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
實施海綿城市建設
抵御城市洪澇災害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面臨的生態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生態被破壞,生態災害頻發,尤其是存在著嚴重的水管理問題,包括洪澇、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近年來,我國的城市洪澇災害變得更加頻繁和嚴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的特大暴雨及洪澇災害,此外,2016年我國持續數周的暴雨導致了嚴重的洪水,波及了28個省份。頻發的極端降雨與城市洪澇所帶來的潛在危害和社會影響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
為了緩解日益嚴重的城市雨洪災害,改善生態系統和環境,中央于2013年提出了城市雨洪管理新策略,實施海綿城市建設發展戰略。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大力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2015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海綿城市建設,合理利用雨水蓄排,解決污水黑臭,有效推進新型城鎮化,《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5號)等推動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政策文件也相繼出臺,提出要抓緊修訂完善與海綿城市建設相關的標準規范,突出海綿城市建設的關鍵性內容和技術性要求,海綿城市建設成為我國新時代推動新型城鎮化綠色發展的國家行動。
亟須技術標準
青島勇擔國標制定重任
我國建設海綿城市起步晚,基礎性的標準技術文件較為缺失,在海綿城市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地方急需技術指導之際,亟須制定相關技術標準。
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作為海綿城市的建設重點,是保障城市徑流污染控制和水生態環境改善,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基礎,是城市雨水管理和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環節。但我國低影響開發技術處于初步探索階段,而且低影響雨水開發系統建設是一個跨行業、跨部門、跨學科的事業,涉及規劃、建筑、給排水、結構、道路、園林景觀、水文等多個專業,標準的缺失對我國低影響開發技術發展存在一定的阻礙。
在此背景下,制定低影響開發實踐中所涉及的完整標準勢在必行。2015年,國家標準委、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出臺的《關于開展新型新型城鎮化標準體系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國標委農聯﹝2015﹞21號),將水資源利用與保護和排水放澇設施建設相關標準制修訂作為重點領域和主要任務。
2016年,原青島市質監局、城鄉建設委、發展改革委等三部門聯合印發了《青島市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開展《低影響開發雨水控制利用重要基礎標準前期研究》,并于當年立項為國家標準委的重要標準研究項目。2018年,《山東省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將制定“低影響開發雨水綜合利用領域”國家標準作為青島市承擔的重點工作任務之一。
青島5年磨一劍
國家標準發布實施引領全國
以青島市標準化研究院標準研究中心主任許靜為主的標準起草工作組,先后對青島中德生態園首條“海綿道路”生態園九號線及富源二號線、北京亦莊博大生態停車場、亦莊X35地塊多功能調蓄設施、北京建筑大學城市雨水與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展實地調研,結合實地建設情況,與相關專家、科研人員溝通交流,收集并記錄了多項基礎術語。
同時,標準起草人員還多次與原青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領導和專業技術人員,對低影響開發雨水控制利用中所涉及的規劃、設計、工程建設、維護管理整個過程中相關的技術和主要術語進行了研討,在調研與研討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充完善標準內容。
2020年12月,國家標準終于發布實施,為海綿城市建設打下了堅實的技術標準基礎。加上正在制定的“設施運行與維護規范”,本系列標準規定了低影響開發雨水控制利用實踐中的基礎術語、設施分類和運維等方面,適用于低影響開發雨水控制利用系統設計、規劃、建設、維護與管理、評價等過程,將助力全國的海綿城市建設。(王 媛)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