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拿出相應比例車位進行錯峰共享時,居民小區也正成為車位共享的“積極分子”。率先試點的江寧區10月27日發布最新數據:已有26個小區累計拿出491個車位進行共享。記者從市城管局獲悉,截至本月25日,全市已有136個小區簽訂接入停車資源共享平臺的協議。
“經區停車辦備案,寧電馨苑小區確定為共享停車場,場內設18個停車位為共享預約車位,車主可通過APP線上預約車位或進入小區內由管理人員引導停放至指定車位……”在位于江寧區新民路的寧電馨苑小區大門口,藍色大牌子上“錯峰共享停車場”7個黃色大字頗為顯眼,同時還備注了共享停車的相關預約流程。進入小區內,淺藍底紋的停車位施劃線上寫著“共享泊位”4個大字。
記者現場了解到,寧電馨苑小區雖是一個老舊小區,但停車資源算得上充足,402戶居民擁有455個車位。根據小區智慧停車管理辦法,小區停車位進行分區域管理,其中402個固定停車位為402戶居民每戶提供一個,36個臨停車位為居民朋友親戚走訪停車提供方便,剩余的車位則進行共享。
“新民路上餐飲企業較多,一到用餐時間,停車需求特別大,但這條路又比較窄,雙向只有兩股車道。”寧電馨苑小區管委會副主任劉發琴介紹,18個共享車位經過“云停寶”APP發布后很快被預約一空,有車主按照100元/月的價格進行包月預約,有的則是按照“2元/小時、12小時內5元封頂”的臨時停車預約,共享泊位的收益全部納入小區公共收益。
劉發琴說,該小區除了公共車位進行共享,也有部分居民在上班時段將自己的車位通過APP對外共享。打開“云停寶”APP或“江寧E停”APP后,就可看到車位共享的信息欄,居民按照指引進行相應操作輸入所在小區、車位信息、共享時段、價格等,待平臺審核通過后就可發布共享信息。有停車需求的車主也是通過相應APP進行預約,有了預約信息,車輛進入小區時道閘就會自動打開。
江寧區停車辦工作人員楊軍介紹,早在2018年,該區就率先在全市試點錯峰停車“共享泊位”工程,并在寧電馨苑、康馨花園等老舊小區試點小區車位共享運營,統一編號接入該區智能停車系統。截至目前,累計有26個住宅小區共享出了491個車位,利用率超過了50%。“江寧區中醫院在每日看病高峰時段停車位比較緊缺,對面的景祥佳園小區進行泊位共享后,緩解了看病市民的停車需求;百家湖小學每天放學時段的停車需求也很大,附近小區適時共享后很受家長歡迎。”楊軍說,停車位錯時共享的理念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住宅小區車位對外共享,會不會給小區的安全管理帶來隱患?楊軍表示,當下的車位“共享”借助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以及實名制的推廣、配套設施的完善,完全實現了較傳統門崗值班更加嚴格和安全的保障。
市城管局停車設施管理處處長葉彬介紹,我市推進物業小區的停車資源共享堅持“市場化拓展”原則,正引導資本積極組織小區停車資源共享市場化工作,各區也結合自身實際,鼓勵多種方式的停車資源共享。截至10月25日,全市已有136個小區簽訂了接入停車資源共享平臺的協議,為后期開展停車資源共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其中:鼓樓區31個;建鄴區3個;秦淮區1個;棲霞區20個;高淳16個;江寧區26個;溧水區3個;六合區2個;浦口區30個;玄武區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