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一個全新的“朋友圈”結成——江蘇省無錫市、蘇州市、常州市和浙江省湖州市簽署“攜手打造環太湖‘四好農村路’一體化建設全國示范路框架協議”,要打造美麗中國現實樣板。今年7月,兩省四市共同創建的416.2公里環太湖示范路藍圖出爐。金秋時節,“太湖明珠”無錫按下“啟動鍵”,對環湖路“家底”進行品質提升。
從一份協議到藍圖開始鋪展,再到逐步落地實施,一條全國唯一、獨具魅力、引領示范的環太湖風光帶正呼之欲出。
關鍵詞“快進慢游”
編織太湖灣醉美山水環湖路網
環太湖公路是江蘇、浙江兩省四市合作打造的一條環太湖風景路,全長約416.2公里,在我國風景道路規劃史上是一次突破。從地圖上看,無錫瀕臨太湖天然形成一道湖灣軸帶,分布著71公里的“四好農村路”。立足現有環太湖路網,本次無錫環湖沿線278公里公路品質提升,如同一條飄帶,由西向東串聯起宜興市、濱湖區、經開區、新吳區,就像給太湖戴上一條“珍珠項鏈”,而“四好農村路”成為整條鏈子的點睛之筆。
市交通運輸局綜合計劃處處長亓賓介紹,環太湖示范路無錫段將構建“快進慢游”的太湖灣醉美山水環湖路,快進線167公里、慢游線135公里、縱深線36公里(其中快進、慢游共線60公里)。從規劃圖上可見,S230無錫段、山水西路、宜興潘周線等10條路“牽手”連成一條“快線”,主要發揮交通功能,對整個環太湖路進行交通疏導和快速連接;十里芳堤、環湖路、太湖大堤等12條路勾勒出一條“慢線”,以慢游步道和騎行道為主,方便游客進行觀景、休憩、健身等活動;15條36公里的縱深線將這一快一慢“雙環”打通,編織一張“快進慢游”的環湖路網。
“健全環太湖路網還需打通‘斷頭路’,暢通‘梗阻路’,捋順‘銜接點’”,市交通運輸局公路中心副主任李日平介紹,新吳區在建的金沙路起點為S230(具區路),終點為干城路,道路總長約850米,建成后將打通具區路和干城路,構成“快進系統”。正在實施的江蘇省環太湖大堤剩余工程宜興段對原有的堤頂路進行了提升改造,打通斷頭路,構建“慢游系統”。該工程建設完成后將北連常州、南接湖州,貫通整個宜興市環太湖區域,暢通路網內外循環。
關鍵詞“內外兼修”
不光有“顏值”更暢達和便民
今年5月,11公里的環太湖十八灣景區段“美顏”后驚艷亮相,沿線的雷渚亭、姚灣立交、彩色步道等多處特色景點錦上添花,如今已成為市民爭相打卡的“網紅路”。該路段是環湖路品質提升工程的重要部分,這樣的“精致妝容”還將在全線鋪展開來,內外兼修的“路品”讓太湖美得有形態、有韻味、有質感。
“隨著環太湖路網完善,這條‘骨架’的配套設施也將推陳出新。”李日平介紹,本次環湖公路品質提升工程將在設施提升、服務提檔、生態提質、交旅融合、黨建引領“五大板塊”齊發力,讓道路功能在最佳景觀形態中體現。可以暢想一下,提升后的環湖路將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一路一風景、道路即彩帶、旅途即旅游”的畫風,沿途還將設置具備停車休憩、飲水功能的公路驛站。
在運輸服務方面,交通運輸部門將在現有公交系統的基礎上,建立完善毗鄰、跨區公交系統,同時推進游客聯程聯運,開通景點專線、鄉村游直通車等,增設旅游、貨運、郵政等便民服務設施。
下一步相關部門還計劃開發環太湖風景線,打造獨具特色的精品鄉村旅游公路線,建立環太湖旅游門票“一卡通”,推出環太湖全域旅游“一張圖”,未來“走環太湖公路,看太湖風景”成為長三角旅游新風尚。值得一提的是,黨建品牌與公路融合也是本次環太湖公路品質提升工程的亮點。
關鍵詞“太湖風景線+”
多區段詮釋“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
“除了靚麗的外表,這張環太湖路網還有豐富內涵,彰顯出軟硬實力。”亓賓介紹,這個“寶藏地帶”將聚焦功能、生態、文化,按照“和而不同”的總基調,推動農村公路與科創產業、旅游產業、文化產業融合,以“太湖風景線+”對“‘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進行多方位詮釋。
東部的新吳區以科創產業為龍頭,匯聚智能終端、人工智能、物聯網、虛擬現實和大數據等未來科技領域為核心的創新產業集群,全力推進高新區產業強區建設,跑出了高質量發展“加速度”。結合地域特色,新吳段以“云棲慧谷·徑美花源”為主題,打造“環太湖農路+科創”特色亮點。
中部的濱湖區地處“太湖佳絕處”,擁有近108公里的太湖岸線,前不久這條湖岸線擁有了自己的名字——“太湖108廊道”。這條高顏值廊道蘊藏豐富的山水資源,串聯起黿頭渚、三國水滸城、靈山、拈花灣等10多個景區、樂園及一批開放式生態綠地。憑借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濱湖段將以“湖畔勝境·綠徑芳蹤”為主題,打造“環太湖農路+旅游”特色亮點。
西部的宜興市有著悠久的文化底蘊、匠人精神和豐富的名人詩歌。這里是孫權以及岳家軍的最早根據地,至今保存著“東坡書院”和“東坡海棠”;這里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如獨特的陽羨山水文化、紫砂陶藝。本次品質提升工程圍繞和挖潛文化這一核心資源,以“宜路陶醉·詩意田園”為主題,打造“環太湖農路+文化”特色亮點。
關鍵詞“磁場效應”
深度融入長三角賦能鄉村“蝶變”
近日,S230(具區路)沿線環境整治提升工程開工,這條9.8公里的道路正按照“暢、安、舒、美”重塑再造,為整條環太湖路品質“打樣”。待環太湖路品質提升工程完工后,這條“黃金帶”不僅僅是一條太湖風景線,還將釋放磁場效應。
鄉村振興、交通先行。據統計,目前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約7029公里,全市域6個涉農板塊均已創建成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在環太湖路中,71公里的“四好農村路”作為精華,與國省干線串聯成網,也孕育了環太湖產業帶。環太湖公路將沿線景點、特色鄉鎮、紅色文化發源地等串聯成線,線環成面,未來將形成集健康服務、旅游休閑、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候鳥式養老新興產業,激活和帶動鄉村發展,擘畫鄉村振興新圖景。
“目前已把環太湖農路創建納入到美麗無錫、美麗河湖、全國最干凈城市建設、太湖灣科創帶建設等全市的發展大局中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運行。”市交通運輸局局長胡小堅表示,攜手共同打造全國示范路,對無錫交通而言,是深度實現環太湖兩省四市設施互通、資源共享、文化共融、產業共振的現實需要,更是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創新之舉。未來,環太湖示范路在不斷向外展示魅力的同時,還將助推無錫深度融入蘇錫常一體化、長三角一體化,走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最前列。(記者 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