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上午,市委市政府舉行“十四五”重點專項規劃系列專題新聞發布會,重點解讀《南京市“十四五”城鄉建設規劃》。記者獲悉,未來5年,是南京由特大城市向超大城市加速發展的關鍵時期,規劃將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著力優化城鎮功能布局,大力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努力彰顯歷史文化內涵,切實增強城市現代化治理能力,開啟全面建設人民滿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典范城市的“幸福方案”,譜寫“強富美高”新南京建設的“幸福答卷”。
市建委黨委書記、主任沈吉鴻介紹,“十四五”時期,南京城鄉建設的總目標是聚力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美麗古都。具體體現就是在區域協同發展、城鄉融合發展、交通強市建設、綠色低碳發展、傳承歷史文化、宜居城市建設、安全人性發展、城市治理現代化等八個方面做示范。南京將統籌“東西南北中”協調并進,建設組團式、內涵式發展的緊湊城市,完善“南北田園、中部都市、擁江發展、城鄉融合”的總體格局。實施城市品質提升三年行動,探索尊重歷史文脈、注重文化內涵、關懷民生福祉、追求精致精細的特大城市更新改造路徑,塑造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都市風范。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城鄉建設規劃制定了包含綜合發展、城鄉融合、現代交通、綠色低碳、文化魅力、多元宜居、安全韌性、智慧城市等八大類、27項發展指標,作為具體的行動綱領。
未來5年,南京著力建設現代化都市圈典范,重點推動寧鎮揚、寧馬滁同城化示范先行,推進跨界區域合作發展。把江南主城建設成為“美麗古都”集中展示區,國際化高端化要素聚集,老城有機更新,持續完善河西、城南、東山、鐵北等片區現代化城市功能;高標準建設江北新區“主城拓展極”,全面推進紫東地區“創新引領極”,著力打造南部片區“新興增長極”;支持六合、高淳高質量發展,打造重要區域增長極,做優做強“北大門”,做美做靚“南大門”;加快推進省級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試點,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到2025年,全市累計建成美麗宜居鄉村3000個左右、省級特色田園鄉村100個左右。
未來5年,也是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的關鍵時期。南京將啟動祿口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建成南京北站,完善“米”字型高鐵網,全力消除都市圈高速公路“斷頭路”;建設寧馬、寧滁、寧儀揚等城際軌道及市域(郊)鐵路,至2025年,都市圈1小時通達實現度達80%;在市內,建成和燕路、仙新路等4條過江通道,開工建設錦文路過江通道;持續打通跨區連接道路,加大重點片區交通擁堵治理;加密地鐵線網,至2025年,全市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達到550公里以上。
未來5年,南京將精細化實施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風貌區有機更新,推進大橋公園、燕子磯老鎮等區段濱江岸線貫通,加快歡樂濱江、上元門等濱江城市客廳建設,塑造“一江兩岸”新風貌;打造一批特色街區、網紅街巷,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加快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營造全齡友好型社區空間。
“十四五”規劃還突出韌性城市建設,至2025年,全市建制鎮要實現管輸天然氣全覆蓋,形成不低于年用氣量5%的天然氣應急儲氣能力;加快城市防洪排澇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消防救援站、避難場所和人防設施布局;推進江北核心區、紫東核心區等重點片區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全市建設地下空間每年不少于400萬平方米,新建地下綜合管廊約60公里。(何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