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走個10分鐘就有籃球場,實在太方便了!”家住崇川區學田新村的28歲小伙單濤從小就喜歡籃球運動,下班后總喜歡到離家不遠的一處籃球場打球。這個春節他還約上好友在這里打了兩場對抗賽。
昨天,記者從南通市體育局獲悉,2021年,我市共新增嵌入式球場78片,更新和新增健身設施150套,全市建成健身步道72.6公里,超額完成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
近年來,我市全面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加大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力度。從2020年開始,市體育局從體彩公益金中先后支出4400余萬元進行球場建設,極大方便了居民健身需求,得到市民普遍好評。
“本著便民不擾民原則,這些球場建設選點都在居民小區周邊公園、綠地中,并根據可用地塊大小,因地制宜地建設成整片或半片球場,球場采用硅PU地面,并安裝了圍網。”南通市體育局負責人介紹。
在合理利用綠地公園場地增加市區球場的同時,市體育局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全面梳理了疏解騰退空間、背街小巷改造留下的“金角銀邊”,將場地最大程度盤活,給小區居民增設了100套“健身路徑”,每套“健身路徑”包括9件器材和1塊告示牌。其中的壓腿器、雙杠、上肢牽引器、漫步機等,都是平時在健身房能看到的器械,對于小區居民來說,無疑是在家門口增加了一個微型“健身房”。
除了嵌入式球場、健身路徑的建設,適合更多人群的健身步道建設也是為民辦實事項目的組成部分。“我們這里的健身步道去年剛剛翻新,還刷上了顏色,走在上面又醒目又舒服。”72歲的葛德淇老人是學田公園常客,自從健身步道更新后,他沒事就喜歡來公園散步溜達。“這是政府為我們老百姓辦的一件大好事,在這樣的步道上散步,呼吸著新鮮空氣,身體越來越好!”老人笑著告訴記者。
公共體育設施是城市綜合功能的重要載體,也是現代城市建設的標志之一。我市將進一步加快構建親民、便民、利民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提高人民群眾身體素質、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為“健康南通”建設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