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地處烏蒙山腹地。它全境96.3%的地域是石漠化嚴重的山區,大山深處的人們生存困難。全市600多萬人口中,2014年底尚有貧困人口185萬,11個縣(市、區)有10個是國家級貧困縣,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地級市。
從過去的“路不通、業不興、民生艱”,到建成立體交通新樞紐、36萬群眾搬出大山、崛起百億級產業……近年來,當地全力決戰脫貧攻堅,烏蒙之地變了容顏,從閉塞落后到跨越發展。
閉塞不通之地化身立體交通新樞紐
67歲的鹽津縣豆沙鎮銀廠村村民邵光前坐半小時摩托,來到豆沙關前的山腳下,沿著五尺道往上步行十來分鐘便進入古鎮趕集。前行中,五尺道、關河水道、內昆鐵路、G247公路、G85渝昆高速5條不同時期的交通線路以幾乎并行的姿態呈現在眼前。
“以前村子不通公路,到豆沙關趕集要步行4小時。現在路通到家門口,摩托半個多小時就能到。”邵光前目睹了古道旁鐵路、國道和高速公路幾十年間陸續建成。他的孩子坐過火車,還沿高速公路坐汽車外出務工。
交通不通,制約昭通。昭通“十三五”綜合交通規劃重點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近1400億元,得到了國家扶貧資金的支持,當地政府也籌措了配套投資。
規劃新建的12條高速公路全部落地,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去年底成貴高鐵建成通車和渝昆高鐵開工建設,敘畢鐵路將于2022年建成;直飛北京、上海等地的9條航線已經開通;“萬里長江第一港”水富港擴能工程穩步推進,建成后將成為云南最大內陸港口和多式聯運的樞紐……“極不通暢”正逐漸變為“四通八達”。
“難度超乎想象,在平原修一公里高速公路需5000萬元左右,在烏蒙山區至少要7000萬元。”主管交通的鹽津縣副縣長鄧駒說,但為了改善百姓生活,再難也要建。
昭通市有305萬農村勞動力,其中有240萬人外出務工。通達的公路鐵路極大便利了勞動力外出,這成了攻克貧困堡壘的巨大優勢。
新冠疫情發生后,昭通自1月31日起即在全市開展核酸檢測,并最早于2月22日開通務工專列專車,由政府組織把勞動力輸送出去。鎮雄縣碗廠鎮黨委書記申時國說:“今年送人打工,我們派干部用面包車到農戶家接,到鎮上新建的客運中心換車,再到縣城坐大巴和高鐵。”
交通的發展,不僅方便務工人員掙起了外地錢,還讓村民更加舒心地吃上了“本地飯”。2016年,昭通市昭陽區迤那村通了高速公路。村民李順才借機興辦農家樂,建活動室、魚塘和花園,如今月收入數萬元,還帶動村里八名貧困戶就業。60歲的弓河村村民周邦志是蘋果種植大戶,他種的蘋果也通過四通八達的道路行銷中外。
以前,從昭陽區開車到鎮雄縣要6個小時,今年年底高速修通后,車程將少于2小時。以前各地到鎮雄縣緩慢難行,現在鎮雄縣全縣公路里程達12800公里,初步形成內聯外通的立體綜合交通網絡。“我們將來的目標,是打造云貴川三省接合部的交通樞紐。”鎮雄縣委書記翟玉龍說。(下轉2版)
數說:
2萬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超過2萬億元,達20924億元。
5531億元
前三季度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5531億元,投產新線1926公里,新開工項目15個,新增投資規模超過4800億元。
7.8%
2019年中國創新指數達到228.3(以2005年為100),比上年增長7.8%,延續較快增長態勢。
9.8%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1萬億元,同比增長9.8%,提前3個月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