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電子報> 正文

昭通之變——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地級市跨越記

2020-11-04 12:03:58來源:中華建筑報網作者:王長山 林碧鋒 彭韻佳等責任編輯:ZH01

  (上接1版)

  36萬群眾搬出大山城里安家

  在鎮雄縣魯家院子易地搬遷安置點村史館的墻上,新舊照片形成鮮明對比:一邊是一位農婦站在大山中歪斜的茅草房前,另一邊是她搬入寬敞明亮的新樓房。

  照片中的老人是71歲的劉世珍,去年8月,她一家三口從大山搬入魯家院子,成為社區居民。她的變化是當地群眾挪出窮窩、斬斷窮根的寫照。

  2018年,在對129萬戶居民的貧困狀況進行核定的基礎上,昭通全面啟動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探索中心城區安置、中心集鎮安置、跨縣安置等模式,因地制宜建設23個安置區,其中萬人以上的有9個。目前,全市36萬多貧困群眾全部搬入新居,實現從深山到城鎮的“跨越”。

  進城容易,扎根難。“最難的還是就業。”昭通市委書記楊亞林表示,要通過創業、務工和發展產業,來改善搬遷民眾的生活。

  位于昭通市昭陽區的靖安新區,是當地的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在安置區廣場上,35歲的搬遷農民王仕坤在賣奶茶,這是他第一次創業,一天最多能賺700元。他說,新區住了幾萬人,有市場。“以前到深圳務工是為別人打工,回到家鄉是為自己打工。”他說。

  經過規劃,昭通將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周邊建設5318個蔬菜大棚、3791個食用菌大棚、60萬平方米扶貧車間和45萬平方米配套商業設施,提供崗位4.98萬個,開發公益性崗位1.18萬個,幫助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

  有了工作,還要有便利的生活。“現在不愁吃穿,但還要幫大家真正變成城里人。”54歲的搬遷戶吳兆康主動申請擔任了靖安新區“樓棟長”,兼任保安,在記路、坐電梯、記家門等方面幫助住戶。

  在各搬遷新區,像吳兆康一樣的樓棟長有827名。全市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新增44所學校、33個醫療服務機構。9個臨時黨工委(管委會)、111個黨支部、537名社區干部共同構建起社區綜合服務體系。

  “群眾搬到哪里,黨組織就跟進到哪里,便民服務就延伸到哪里。”楊亞林說。

  烏蒙大地崛起百億級產業助脫貧

  8月18日,一場特殊的視頻會議在昭通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遠在加拿大的世界馬鈴薯大會主席羅曼·庫爾斯宣布,世界馬鈴薯大會授予昭通市“世界馬鈴薯高原種薯之都”的稱號。

  目前,昭通市完成馬鈴薯種植260萬畝。在昭陽區和永善縣交界處海拔2200米的大山上,可以看到5萬畝馬鈴薯高標準示范基地,伸展鋪陳,一望無際,盛開著紫色和白色的花朵。

  50歲的種植大戶羅石富帶領村民種了2200畝馬鈴薯。他說,當地采取“黨支部+合作社”模式,黨員帶頭,統一標準,集中種植,并利用了省農科院提供的先進技術和種子。“這樣種出的馬鈴薯口感好,適應性和抗病性強,已賣到四川、重慶和廣東,還有東南亞和中東。”

  利用日照充足的條件,蘋果產業也發展到80萬畝。記者在果園里看到,樹上的標牌注明由哪個合作社長負責、技術員是誰、果農是誰等。同樣是規模化和統一化種植。

  竹子種植達到383萬畝。這個新產業既能幫助農民增收,又能通過退耕還林保護長江上游生態。鎮雄縣碗廠鎮官房村60歲的竹農王應學說,以前種烤煙和玉米,收入少,2017年響應政府號召,種了近50畝竹子,畝產600斤筍,1斤賣3元多。他說:“政府關心我們,我們也要努力。老百姓要靠自己勞動致富。”

  馬鈴薯、蘋果、竹子、特色養殖、天麻、花椒“6個百億元”成了昭通具有高原特色的產業。

  截至去年底,昭通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2014年末的185.07萬人降至15.99萬人,貧困發生率從34.8%下降至3.4%。今年上半年動態監測顯示,未脫貧人口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昭通,史稱“烏蒙”。當地群眾說,以前有人曲解“烏蒙”為黑暗和蒙蔽之意,后改為“昭通”。如今的昭通正在一天天更加明亮、通達起來。(王長山 林碧鋒 彭韻佳等)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