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邵鋒燕 通訊員 鐘松林
今年,上海南方水泥公司嘉興商混中心站(以下簡稱“嘉興南方”)經歷了兩次環保“國考”—— 中央環保督察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浙江、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南方水泥公司所屬企業。兩次“國考”兩次過關。在與嘉興南方總經理張新華談論這個話題時,從言語和神態中可以看出,他內心世界十分復雜,就好像檢閱部隊通過天安門城樓后一樣,有緊張過后的興奮,有辛勞后收獲滿滿的喜悅,更多的是對未來如何踏好每一步的思索。當我們走進嘉興南方,走近張新華,才明白,正是因為他們對綠色發展、清潔化改造提升工作善謀善行,才能交出高分“答卷”。
善謀,確立崇高的企業使命
作為央企一分子,作為上海南方水泥公司成員單位負責人,張新華深知肩負責任之重,既有經濟責任、法律責任,也有社會責任、道德責任。由于嘉興南方由4家混凝土站構成,大都由原民營企業兼并重組而來。大部分員工甚至部分管理層對企業的發展定位很單一,追求單純的經濟利益。對南方水泥公司的經營理念、核心價值觀認同度很低,對國家倡導的綠色發展理解比較膚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認識是行動的動力。張新華和經營班子首先要解決公司全員的思想認識問題,只有思想統一,才能行動統一。他們組織各類學習和培訓,講如何向管理要效益,講如何向環保要效益,講企業效益與社會責任的關系。他說:“企業不重視環保,只能一時得利;企業重視環保,可以持續得益。”他還說:“企業講環保,講綠色發展,不是做賠本的公益事業,而是改善自身的工作環境,是將浪費的每一顆水泥、砂石、每一滴水回收再利用,根子上講是在厲行節約,善用資源。”就這樣,張新華用樸素語言打動了樸素的工人,將樸素的價值觀轉換成崇高的企業使命,企業清潔化改造提升工作終于啟幕。
善行,建立精細的管理體制
公司思想是統一了,但擺在張新華等班子成員面前的清潔化改造任務太繁重了。4個站點、10條生產線、年產能400萬立方米,年實際產量接近250萬立方米。僅生產線的揚塵點就有好幾百個,平均每天進出的車輛高達600多次,還有水的治理、廢渣的處理等等。
面對困難,嘉興南方經營班子采用了“統一設計,分片包干,化整為零”的戰術。公司專項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由張新華擔任組長,制訂方案和推進計劃。劃定了生產、物料、倉儲、試驗、食堂、辦公、停車等8個區塊,分區塊實行包干負責制,層層壓實責任,四個分站負責人也發揮主人翁精神,積極參與,形成合力,努力做好工廠的改造提升工作。改造工作從現場“跑、冒、滴、漏”整治做起,成立污染源治理攻關小組,加強生產設備點檢,對生產現場揚塵、漏料、外加劑外溢難點進行集中攻關,實施定點清理,有效控制污染源的擴散。同時,全面開展現場設備、管道、線路、地坪的整理整頓,搬遷和拆除影響整體改造效果或布局不合理、存在安全隱患的設備、構筑物,全面修整廠區綠化。在改造提升過程中,也得到了上海南方水泥公司領導的高度重視,上海南方公司總裁和分管理領導多次親臨現場進行指導。公司還設立專門作戰室,經常在作戰室召開“找茬會議”“諸葛亮會議”,問題逐個排查,用照片鎖定,并細化方案,確定整改時間節點。整改完成的再用照片進行對比,評估成效。前后共梳理整改了一千多項。通過努力,嘉興南方各個站點的攪拌樓及生產作業現場環境得到明顯提升,整潔工廠初具規模,廠區面貌煥然一新。
改造是硬件投入,清潔化生產、綠色發展還需在制度上提升。在日常的運行中,嘉興南方建立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實施各站交叉檢查的季檢、月檢制度,對存在的問題,用圖文方式匯報,落實整改方案,落實整改責任人與期限,及時銷號;強化員工素質教育,提高員工環保意識,使清潔生產成為全員習慣。
善果,收獲豐碩的發展效益
因善業終得善妙結果。嘉興南方為清潔化生產改造共投入了3000多萬元,通過張新華與同事們的共同奮斗,成果豐碩。
經濟效益:因具改造提升后備退料、廢料回收利用條件,加上精細化的管理,每立方米混凝土生產成本平均下降6元左右,2019年,清潔生產給企業增收1500萬元。
社會效益:2018年,被浙江省商務廳、經信廳、住建廳、環保廳共同授予“浙江省預拌混凝土清潔化生產達標企業”稱號;四家成員企業獲得綠色建材評價標識證書;嘉興南方被中國建筑業協會混凝土分會授予最佳風尚企業及綠色示范工廠稱號;連續3年被上海南方水泥公司評為最佳績效獎、優秀企業等榮譽;2019年,成為南方水泥優秀精益生產試點企業。
對于未來,張新華表示,他和經營班子一定會以習近平總書記“企業家切實履行社會責任”要求為根本遵循,毫不動搖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用實際行動彰顯上海南方公司“創新、績效、和諧、責任”的核心價值,力爭做一名符合時代要求的企業家,帶領嘉興南方領跑行業前沿,使之成為技術先進、管理優秀、效益一流的現代化綠色環保預拌混凝土標桿企業。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