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良好的家風家訓對一個人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好的家風可以改變?nèi)松拿\。在溫馨家庭長大的孩子都陽光向上,活潑開朗,也就是“環(huán)境造就人”。這環(huán)境對我來說,便是良好的家風家訓。我家的家風是:知識改變命運,知識創(chuàng)造未來。
我的父母一輩子生活在山東省沂蒙山區(qū)一個偏遠的村莊,那時生活條件艱苦,經(jīng)濟拮據(jù),但他們卻在貧窮的年代里,有著樸實的信念:讓孩子們用心讀書!他們深信并寄以厚望:知識能改變孩子們的命運,讓他們從此跳出農(nóng)門,擺脫生活的困境。
父親當時是我們村里的文化人,也是當時村里唯一的一名赤腳醫(yī)生,是上世紀60年代的老初中畢業(yè)生,是他們那一輩人中的“知識分子”。父親一生都喜歡讀書,毛筆字書寫的非常好。
母親當時也算是村里的文化人,曾當過小學老師,知書達理,一生任勞任怨,吃苦耐勞,樂善好施,尊老愛幼,是親鄰們公認的好人。村里的奶奶、大娘、嬸子們不識字的比較多,隔三差五地就來家里讓母親幫忙讀信,寫回信。
在村里,我家的家教家規(guī)特別嚴格,父母親特別看重子女讀書。別人家的孩子放學后可以不做作業(yè)隨便在外邊玩,而我們卻要按時回家按時完成作業(yè),按時睡覺按時起床。父母親的言傳身教一直感染著我們,要求別人去做的自己會首先帶頭去做。現(xiàn)在,我們弟兄姐妹的思想以及做人行事相對來說都比較傳統(tǒng)、保守。不抽煙不喝酒,也從不打牌賭博,這或許就是父母親傳給我們的財富,并且一直影響著我,滲透在我?guī)资甑娜松鷼v程中。
1987年秋,二姐考取大學,成為村里第一個大學生,隨著戶口遷到城市,成為當時老百姓說的吃“公家飯”的人;1990年春,我參軍入伍,1991年9月考取解放軍軍事經(jīng)濟學院;1993年秋,二弟也參軍入伍,后來由于軍事技術過硬轉(zhuǎn)為士官。這一切的一切在農(nóng)村有多少人羨慕呀!父母親是家鄉(xiāng)他們那一代人中最驕傲的人。為了我們兄弟姐妹讀書期間的生活費、學雜費,父母不分嚴寒酷暑,披星戴月沒日沒夜勞作,不知流了多少汗水,付出多少艱辛勞動。當時父親為了多掙工分,曾經(jīng)一個人干3個人的活,既是村里的赤腳醫(yī)生還兼任村大隊的會計同時還要在林場里種植中草藥。但每每說起我們弟兄姐妹的現(xiàn)在,他也特別榮耀,非常滿足,非常欣慰。父母親稱當年的汗水是沒有白淌的,孩子們也給他們長臉了,達到了他們的預期目標。
如今,我們兄弟姊妹幾個都已人到中年,但我們?nèi)跃蜆淞⒔K生學習的觀念,每天都孜孜不倦地向書本學習,向社會學習,向?qū)嵺`學習。感受著家風家訓的潛移默化和熏陶,總是努力學習,努力向上、向前、向善……。經(jīng)過多年的沉淀和積累,我養(yǎng)成了讀書、寫作的習慣,部隊轉(zhuǎn)業(yè)后成為湖北省十堰市市直行政事業(yè)單位的黨支部書記和主要負責人。
“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好家風讓我終生受益,好家風伴我一路前行,讓我沐浴在這四季如春的家風里,多一份書卷氣,少一份浮躁心,以目標為帆,以學習為槳,用知識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作者系湖北省十堰市住建局市散裝水泥辦公室黨支部書記、主任)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