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金湖縣塔集鎮施尖村村民徐哲湘遇到一件“幸福的煩心事”。今年春,他在閔橋集鎮購買了207平方米的聯排小洋樓,目前新房裝修成了他“幸福的煩心事”。“房子裝修嘛,大事小事都要忙,但忙的是幸福,感謝政府好政策,讓我們住上了‘大別墅’。”徐哲湘高興地說道。
自2018年9月全省實施加快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工作以來,金湖縣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品質配套、多產業支撐,讓百姓“搬得出,留得住,更要能致富”,不斷完善農村公共服務和產業配套,著力建設“外在有顏值、內在有氣質”的美麗鄉村,讓農房改善這項民生工程真正惠及廣大百姓。
搬得出:高起點規劃,統籌協調推進
“農房改善是好事,我們肯定全力支持。”日前,在淮安務工的銀涂鎮于溝村村民崔杰特地趕回家鄉簽訂拆遷協議,目前已交拆,房屋即將拆除,擬在銀涂紅湖三期安置。“家里10畝地一年租金1萬元、我和老伴每月5000多元、兒子月收入6000多元……”掰著指頭細細算來,崔杰感嘆,現在全家年收入加起來超過15萬元,日子越過越舒心。
近年來,金湖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盤考慮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統籌推進規劃布局、政策制定等工作。在政策制定上,實行搬遷計劃安排、搬遷政策制定、設計方案審查、土地指標爭取、土地復墾交易、安置項目建設全縣“六統一”,避免鎮(街道)各自為政、責任落空,確保落實“一條線”、全縣“一盤棋”。堅持群眾利益最大化,給予自愿搬遷農戶房屋補助、購房補貼、隱性補助“三重福利”,綜合各類獎補政策后,質量較好的農房可以在縣城換購等面積的安置房,較為陳舊的農房也僅需支付1-2萬元差價。在規劃布局上,按照“50%進城、30%入鎮、20%赴點”的總體原則,根據靠城、靠鎮、靠園“三靠近”原則,堅持點、線、面結合,規劃建設農村新型社區20個,規劃保留的19個村莊進行改造提升。面上,圍繞精品城區建設,在小集公寓、徐梁小區等安置小區的基礎上,在縣城規劃建設3個大型農民新型社區,進一步加快人口集聚,提高基層治理質效;線上,策應全域旅游發展,以247省道(淮金線)、331省道及荷花大道等主要交通干線為主軸,規劃布局湖畔旺屯、荷韻小鎮等項目;點上,充分考慮群眾生活需求,在距離集鎮較遠、人口基數較大的地方,設點建設農房改善項目。
留得住:高品質配套,滿足群眾需求
“湖畔旺屯就是好,房子起的呱呱叫,百姓看了開口笑,這種幸福那里找!”9月底的金湖雖略有涼意,但在呂良鎮湖畔旺屯二期選房現場卻熱火朝天、人聲鼎沸,選房村民趙可亞興奮的脫去外套,來了段順口溜,引得一片笑聲和叫好聲。
搬得出,更要留得住。為此,金湖縣以農房改善工作為牽引,不斷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配套。該縣嚴格按照省市“七通九有十到位”的要求的同時,充分利用原撤并鄉鎮現有公共服務資源,有效整合教育、衛生、商貿、物流等各類公共服務設施,提高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和配套服務整體水平,推動形成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生產生活圈。抽調建管、市政、園林、亮化等精干力量組成攻堅隊伍,同步建設污水設施、鋪設污水管網、安裝路燈、美化綠化,用最溫暖的初心改善老百姓生活居所,不斷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數。立足特色田園鄉村試點建設,按照“四化同步”理念,深度挖掘鄉村文化底蘊,將知青歲月、治淮精神、紅色革命等特色文化元素與農房改善深度融合,培育省市級特色田園鄉村,全縣建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鎮街實踐所8個、村居實踐站137個,各類實踐點258個、實踐基地5個,創新了鄉村振興“講習所”、黨團同訓、理上網來、“微微道來”等多個載體樣式,面對面、點對點開展宣講解讀,把“高大上”的理論、“冷面孔”的政策,講細講活講到群眾心坎兒里,真正讓農民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
此外,全面排查集鎮閑置資產,整合利用原“七所八站”、學校、醫院和廢棄企業存量建設用地,優先安排農村新型社區項目,既節約土地指標、節省基礎設施配套成本,又進一步提升城鎮化發展水平、帶旺集鎮人氣,實現“一舉兩得”。據初步統計,全縣可整理盤活集鎮存量土地2000畝以上。
能致富:多產業支撐,帶動就業創業
“以前家里的房子破,我們兩口子就出去打工想掙幾年錢把房子翻新一下,哪成想外面日子也不好過,一年下來掙不到錢不說,家里老人小孩也顧不上,現在不一樣了,農房改善讓我們家提前住上新房,我們在集鎮拿個套180平方米的房子,而且離家200米就有工廠,收入不比外出打工低。”金南鎮村民王有富談及搬進新房時的感受如是說。
近年來,金湖縣充分結合全縣特色產業布局,把“搬得出、留得住、更要能致富”納入規劃設計要點,確保各鎮(街道)農村新型社區均有產業支撐。對金南幸福街小區,依托良好的鎮工業基礎,積極引導居民進園區務工,既滿足企業用工需求,又促進勞動力充分就業;對毗鄰市白馬湖景區的湖畔旺屯、緊靠荷花蕩4A級景區的荷韻小鎮,定位于服務全域旅游發展,積極引導居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業致富;戴樓新塘居住點、金北金港小區納入高鐵新區、航空新城規劃,全面接受產業輻射。同時,結合社區建設和小區管理,多渠道增加公益性崗位,統籌兼顧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和農民就業創業,優先照顧困難群體,確保群眾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讓農房改善這項民生工程真正惠及廣大百姓。
房子新了,腰包鼓了,生活更有奔頭了。現如今,在金湖,優美的生活環境,穩定的就業崗位讓更多的村民奔向小康,面對新生活有了更多的“詩和遠方”。越來越多的金湖村民自愿搬遷,真正做到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截至2019年底,金湖縣累計完成自愿簽訂搬遷協議15772戶、其中已交拆12428戶,復墾宅基地10444.42畝;445戶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危房全部改造完畢;23個縣級新型社區已有21個完成規劃、12個開工建設,在建房屋5000套,其中8個低層農房項目、1353套房屋將在今年8月底前竣工交付。今明兩年金湖縣共實施農房項目24個,其中續建4個、新建20個,共建設13221套。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