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1月15日凌晨,經過連續5小時的混凝土澆筑,由四川鐵投集團下屬四川路橋承建的宜賓市鹽坪壩長江大橋主橋實現合龍,通車指日可待。該橋索塔為全國首創“魚躍長江”造型。不久的將來,四川長江干線主航道將再添一座過江通道,宜賓主城區長江大橋也將由單橋變雙橋,通行現狀大大改善。
鹽坪壩長江大橋主橋合龍施工從1月9日8時開始,歷經上、下游主縱梁和橫梁的吊裝、焊接,以及橋面板安裝、濕接縫混凝土澆筑,順利實現合龍。
寬闊的江面上,一座氣派的大橋飛跨,猶如一道彩虹,將兩岸緊密相連。這座雙塔雙索面混合式疊合梁斜拉橋主跨長達480米,橋面雙向八車道,設計時速每小時80公里。其中,南北岸主塔高約183米,相當于60層樓高,從側面看任一座索塔,兩條曲線從橋面向上延伸,在塔頂合龍并伸出一部分,形成“魚頭”,整體造型猶如一條躍出水面、向上飛騰的江魚。
“這種魚躍長江的索塔造型為全國首創,給建設也帶來很大挑戰。”四川鐵投集團四川路橋宜賓市鹽坪壩長江大橋項目負責人秦建均表示,這種特殊的造型使得索塔施工工序復雜。為此,項目部采用了世界上精度最高的TS60測量機器人,并協同科研院校進行科技攻關,讓索塔建設24小時處于智能化高精度監測下,確保了橋梁每個位置的精度控制。
60層樓高的索塔是整座大橋的主要受力支撐,為滿足其受力要求,兩岸主墩樁基深深“埋進”巖石,采用了旋挖樁擴孔工藝解決硬質巖層基樁的大直徑旋挖技術難題,為長江中上游類似工程提供了借鑒。2020年8月,長江上游出現50年一遇特大洪水,四次淹沒大橋棧橋,鹽坪壩長江大橋南岸邊主跨現澆支架仍咬定根基,屹立于長江岸邊,經受住了考驗。
宜賓市臨港經開區與敘州區僅一江之隔,往來卻十分不便。在宜賓主城區,有“萬里長江第一橋”之稱的菜園沱長江大橋,獨立撐起南岸與三江新區接近負荷的車流量,從臨港經開區到敘州區,在車流平峰、道路通暢的情況下,也需約半小時車程。
鹽坪壩長江大橋及連接線工程全長2.4公里,含立交、大橋、連接線等4個子項目,建成通車后,僅5分鐘左右即可通達南北兩岸,有效緩解交通壓力,強化主城區對臨港經開區的輻射作用。(王眉靈)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