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如何挖掘出屬于地方的歷史文脈,是中國各個城市呈現不同魅力的主要因素。
為了做好城市的發展與規劃,九龍坡區社區規劃師工作正式啟動。日前,九龍坡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會同重慶市規劃事務中心,組織社區規劃師薛威及街道、社區相關負責單位實地走訪調研了黃桷坪五龍廟社區,調查社區情況,聆聽居民心聲。
而社區規劃師薛威負責發揮專長把文化記憶挖掘整理出來,留住城市文脈的“根”。
社區規劃師是什么
五龍廟社區是規劃中美術公園的一部分,是重慶發電廠所在地,保留了眾多上世紀50至80年代歷史風貌老建筑,存有鐵路、老碼頭,極富地域特色。
轄區內規劃和在建基礎設施多,在建輕軌十八號線、規劃李家沱大橋復線橋、重慶美術公園核心區等均在社區范圍內。目前,交通、商業、供氣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及市政設施不完善。
“社區規劃師是以多種方式傾聽社區聲音、參與社區規劃的制定與實施,為優化社區公共空間、完善公共服務功能、提升城市風貌品質、建設美好家園提供技術服務的人員。”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規劃師將聚焦城市更新,推動社區補短板,引導群眾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園,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通過前期梳理,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委等在中心城區選擇九龍坡區五龍廟社區在內的12個社區,公開招募12位社區規劃師。
經過選拔,來自四川美術學院黃桷坪校區公共藝術學院城市設計教研室的薛威,成為九龍坡區五龍廟社區的社區規劃師,試點時間為一年。
面向居民用專業規劃社區
在這一年的時間里,薛威將深度認知社區情況,發現共性和差異性特征;了解社區市民對城市建設、管理的意見和建議;探索社區規劃師參與社區治理的方法和經驗;研究適應重慶特點的社區規劃師管理制度。
具體來說,社區規劃師除了向社區居民宣傳講解規劃政策、知識和故事,提高居民對社區規劃的認知度和參與度外,還要開展實地走訪調研,評估社區的規劃、實施、設施運營等實際情況,統籌匯總社區居民集中反映的問題和意見,通過社區規劃師APP上報相關部門。同時,還要參與社區各類規劃、社區空間改造、公共設施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和審查工作,用專業語言表達居民訴求和愿望。
挖掘整理社區文化記憶
“薛老師,雖然我們住的地方要拆遷,但目前的居住條件能想辦法稍微改善嗎?”“老年人出行不方便,門口的路面能不能稍微修整一下。”社區居民代表們提出問題。社區規劃師薛威耐心地把居民們的意見建議記錄在本上。
薛威介紹,由于工作在這片區域,此前對五龍廟社區進行過多次走訪。“以后,我們腳下的地方是美術公園一部分,希望把這個區域的美好故事記錄下來,為以后規劃建設留下歷史資料。”
作為長江上游藝術灣區美術半島所在地,社區面積約0.8平方公里,住戶683戶,大多已征收搬遷,剩余較大的集中居住區在九渡口,約120戶、300人。
隨著城市更新,當地原居民的搬遷,這個地方歷史過往慢慢被時間覆蓋,薛威希望通過走訪現有的居民,把文化記憶挖掘整理出來,留住城市文脈的“根”,提供給規劃設計單位參考。
工作方式更了解民聲
作為社區規劃師,薛威認為與傳統規劃設計工作最大的不同是以陪伴的方式開展工作。他提出,接下來的工作將圍繞把社區的美好歷史和故事記憶記錄下來,把規劃確立的美術公園愿景宣傳出來,把社區建設問題與居民訴求反映出來,把社區資源資本挖掘和培育出來等方面展開。同時,還計劃根據特有的山地地形,靈活利用部分老建筑,整理出一些微空間,為社區現有的中老年人提供活動空間,解決公共服務短板,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以場景的方式描繪出來。
社區規劃師與市、區規劃部門以及社區圍繞美術半島的城市更新、五龍廟社區的歷史傳承、美術公園規劃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座談。
九龍坡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社區規劃是一項公益性工作,要確定單位部門間溝通聯系機制,每月開展交流討論,更好服務美術半島建設,希望社區規劃師能發揮專業所長和公益熱情,為社區謀劃美好未來,同時邀請社區老居民共同參與,共同發掘五龍廟歷史文化與記憶,做好規劃宣傳工作,以擬開展的建設項目為重點,將歷史記憶與文化融入到項目中。(鐘 和)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