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本月6日了解到,近年來常州市打造高品質綠色建筑,引導城鄉建設模式和建筑業發展方式轉變,推動城鎮化進程的低碳、生態、綠色轉型,促進城鄉建設走上綠色、循環、低碳的科學發展軌道。
常州,成為全國首批3個綠色建造試點地區之一。另兩個,是湖南省和深圳市。
“常州文化廣場是一個大型綠色建筑群,符合三星級綠色建筑標準。從規劃設計開始,就引入綠色建筑思維,這個建筑群的‘綠’體現在節地、節能、節水、節材等各個方面。”常州市文化廣場項目綠建咨詢工程師童山中說,在節能方面,文化廣場項目采用了熱工優化、外遮陽、自然通風與采光、排風熱回收、冰蓄冷、光伏發電等節能系統,可循環利用材料用量達到10%以上。
常州文化廣場
2019年,常州市成功入選全省首批綠色宜居城區示范區項目,目標通過3年時間打造節能、舒適、智慧、生態的綠色宜居示范區。其中,東至長江北路、西至樂山路、南至龍須路、北至紅河路,高鐵新城范圍內總面積為1.46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域是我市綠色宜居城區的集聚示范創建區,將集中實施8項綠色基礎設施和10類綠色示范項目。
目前,這個示范創建區已建成的區域能源站一期項目,利用河水和再生水資源在不同季節的溫差,通過設備提取這部分溫差能源,供給區域內的公共建筑和居民建筑使用。在這里的金科保利北郡花園等新建小區,業主家里不用安裝空調,夏季室內就能保持26攝氏度左右的涼爽溫度,冬天也不需要開地暖就能有舒適溫暖的室溫。
區域能源站全部建成后,可為常州高鐵新城2萬多戶居民、1000多家企事業單位提供集中供冷、供熱服務。
據了解,常州市綠色建筑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早在2010年,常州市武進低碳小鎮就被列入首批省級綠色建筑示范區,開創了常州綠色建筑示范引領的先河。2011年10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同意在常州武進設立全國首個綠色建筑產業集聚示范區。多年來,武進綠建區以“種好部省合作試驗田、爭當生態文明領頭羊”為目標,堅持做好示范引領和產業集聚兩篇文章,實現綠建產業由“相加”到“相融”,使全區綠建產業向更大規模、更高層次、更高水平邁進,初步確立了在全國綠色建筑產業領域“第一”,而且是“唯一”的地位。
2010年至今,我市先后成功創建了13個省級綠色建筑示范區;至2020年底,全市綠色建筑標識項目318個,總面積2858.98萬平方米。“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增綠色建筑面積4452.3萬平方米,其中可再生能源應用建筑總面積達到2184萬平方米。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已由單個項目示范向區域成片推廣。
下一步,我市在綠色宜居城區集聚示范創建區,將聚焦城市建設更高質量、綠色宜居更高品質等,重點圍繞區域能源站、海綿城市、綠色照明、智慧城市、中水利用、綠色交通、多元燈桿、生態綠道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區域綠色基礎設施,并將在綠色建筑、合同能源管理、75%節能率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綠色小區、綠色校園、裝配式建筑、BIM技術應用、全過程工程咨詢、公共機構能效提升等方面,做好綠色項目的實施和示范。 (鄭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