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目前大城市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靠租房來解決住的問題。對于常住人口即將突破千萬、聚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的南京而言,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問題,不僅是重要的民生關切,也是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道必答題。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在前不久專題調研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工作時強調,立足特大城市實際,擴大租賃住房供給,推動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切實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讓全體居民尤其是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有所居、安居樂業。
近年來,南京作為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城市,一直在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密集出臺各項政策,同時拿出真金白銀讓各項政策“落地生花”。
面向“十四五”,南京再次鄭重承諾:將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完善長租房政策,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不少于12.5萬套,同時為近25萬戶新市民、青年人提供租賃補貼。
國企當房東,“租賃社區”紛至沓來
家具家電一應俱全;有單人間和雙人間兩種戶型;租金價格低于周邊商品房小區……上月19日,南京首個竣工交付的市場化全自持長租公寓——仙林東南青年匯正式亮相,在市場上引起不小的轟動。
時隔沒幾日,位于南京江寧大學城的瑾家瓏熹臺租賃社區也正式揭開面紗,作為南京市出讓的首批租賃用地上建設并投入運營的第一個市場化租賃住房社區項目,其一口氣為“新市民”提供近3000套精裝修租賃住房。
江北健康城、燕子磯市場化租賃住房社區兩大項目均在今年年底前建成,提供約6000套租賃房源。
這些租賃住房項目最大的特色是“國企當房東”。
“‘十三五’以來,南京累計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超過3000萬平方米,基本建成約1844萬平方米;實現棚戶區改造面積約2284萬平方米,近10萬戶家庭‘出棚入樓’。”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安居處負責人表示,通過“十三五”的努力,城市戶籍家庭已實現“應保盡保”,但隨著城市發展,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問題日益凸顯。為此,南京通過調動國企和民企的積極性,通過新建、改建、改造等方式多渠道籌集房源,并以需求為導向布點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籌集,綜合解決好新就業大學生等新市民、青年人租賃住房需求。一方面通過國有土地、集體建設用地、園區配套用地新建等方式來豐富房源供給,另一方面,鼓勵企事業單位利用閑置非居住存量房屋進行改造建設,同時進行存量盤活,即將現有閑置的租賃住房、公寓、單位宿舍、人才公寓等作為保障性租賃住房使用和管理。
超大數據庫,在線選房租房簽約“一條龍”
“2017年南京作為國家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首批試點城市以來,就從政策研究、項目試點等多角度試水,可謂推進了一系列實質性工作。”上述負責人介紹,近兩年,南京相繼出臺《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方案》《南京市市場化租賃住房建設管理辦法(試行)》《南京市存量住房改建為租賃住房辦理實施細則(試行)》等。
密集出臺各項政策,推進租賃住房建設進入快車道時,如何讓市民租得便捷、租得放心?南京超前謀劃,推動“線下+線上”服務,不斷提高租賃管理信息化水平,并建立起集租賃房源管理、交易信息采集、主體監管、市場監測為一體的“大租賃”監管服務平臺。眼下,南京已建成覆蓋全市國有土地上339萬套存量住宅房源數據庫、具體到“間”的租賃房源數據庫。通過建立“房產+公安”租賃管理機制,完成55萬套租賃住房房產地址與公安標準地址匹配,基本摸清全市出租房屋底數,并推進二維碼門牌申報住房租賃信息及辦理合同網簽備案,初步實現租賃住房和出租人數據共享、聯合管理;通過建立“房產+市場監管”聯動機制,初步掌握住房租賃企業底數;通過建立“房產+金融”聯動機制,積極防范市場風險,設立60多家“一站式”服務網點,提高辦理租賃業務便捷度;通過建立“房產+企業”合作機制,推進企業與政府房屋租賃監管服務平臺數據聯網,打造“1+N”租賃平臺服務模式,實現租賃住房項目從土地出讓、竣工驗收、樓盤建立、房源核驗、合同網簽、電子備案等“全周期、全流程、閉環式”管理。
“消費者可以隨時通過租賃平臺端口,在線選房租房、在線簽約,‘刷臉’認證、現場掃碼,辦理網簽備案手續,在線生成電子備案證明,實現了輕松租房、安心租房。”南京市房地產交易中心相關人士介紹。
開全國先河,真金白銀為新市民減負
南京在多渠道籌集租金低于市場價格的保障性租賃房源時,也拿出“真金白銀”減輕新市民、青年人的租房負擔。
來自安徽滁州的崔文,2019年從安徽大學碩士畢業后就職于玄武區一家互聯網公司,一直以租房解決住的問題,而她每個月能領取800元的租房補貼。“在‘我的南京’上注冊并填寫相關個人信息,上傳審核材料,每季度公示一次,之后就會每個月按時到賬。”崔文說,這樣的“暖心”與“便捷”,讓她堅定了扎根南京的決心。
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相關人士介紹,2016年,南京為進一步擴大保障人群覆蓋面,《關于加快推進公租房貨幣化保障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出臺,將公租房貨幣化保障對象擴容,從原來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擴大到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和以大學畢業生、外來務工人員為代表的新市民,這在當時開了全國先河。目前,高校畢業生租房補貼已累計保障超過20.7萬人,累計發放補貼金額超過19.9億元。
2017年,人才安居工作全面開展以來,圍繞南京創新名城建設和人才強市戰略,《南京市人才安居辦法》等近20個人才安居政策持續加碼。目前,人才安居補貼累計保障超過4.48萬人,累計發放補貼金額超過6.85億元。
未來5年,保障性租賃住房不少于12.5萬套
新五年,南京將致力于解決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有所居、住有宜居。根據目標,南京將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不少于12.5萬套,同時為近25萬戶新市民、青年人提供租賃補貼。
對此,新近出臺的《南京市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在土地供應方面,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用地納入年度土地供應計劃,實行計劃單列、優先安排;
對企事業單位依法取得使用權土地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的,變更土地用途,不補繳土地價款。經批準需要再次變更土地用途時,則須按規定補繳變更為租賃住房用地前的證載用途和批準用途的土地出讓金差價;
將閑置和低效利用的商業辦公、旅館、廠房、倉儲等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期間,不變更土地使用性質,不補繳土地價款;
保障性租賃住房運營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按照居民標準執行……
攻堅克難、久久為功,南京正以一個個扎實行動和舉措溫暖新市民、青年人住有所居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