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連接錫東南北的重要通路,宛山湖大橋項目自建設以來一直備受關注。昨天有好消息傳來,宛山湖大橋橋面澆筑式瀝青攤鋪即將完成,標志著整個項目進入最后沖刺階段,預計12月中旬具備通車條件。
宛山湖大橋橫跨宛山湖南北兩側,是全省內河首座獨塔空間扭索面全漂浮體系斜拉橋,也是新羊大道南延新建工程的重要節點。該橋全長518米、寬38.5米,主橋為半封閉鋼箱梁、A字形結構,采用空間扭索面斜拉橋、三跨連續全漂浮結構體系,主塔總高108.28米,引橋采用混凝土連續箱梁結構,是一座集交通、觀光為一體的大橋。
昨天上午,記者在宛山湖大橋施工現場看到,橋梁主體結構已完成,大橋橋面已貫通,為雙向六車道。從航拍圖俯瞰,宛山湖大橋鋼結構主塔成“A”字型矗立在宛山湖中央,猶如一個巨大的雕塑,與波光粼粼的宛山湖面交相輝映。施工方中鐵四局正在進行橋面澆筑式瀝青攤鋪和橋面附屬結構施工,預計下月中旬具備通車條件。
“宛山湖大橋采用了更高標準的工藝,路面結構的耐久性將得到進一步提升。”中鐵四局宛山湖大橋項目部總工程師房玉環介紹,目前正在進行的澆筑式瀝青施工中,瀝青出料溫度為220℃-240℃,相較于普通道路瀝青出料溫度高70℃左右,瀝青可自流成型,不需碾壓。在瀝青的下層,還鋪裝了一層防腐底漆、兩層防水層,以提高路面的使用壽命。根據施工現場檢測和試驗分析,此次瀝青混凝土攤鋪各項技術指標達到規范要求。此外,宛山湖大橋的鋼梁和鋼塔在鋼結構制作安裝過程中使用了三維掃描技術,提高了鋼結構的施工精度。
據悉,下一步項目部將加快橋面剩余附屬工程施工進度,宛山湖大橋建成后將成為無錫市橋梁跨度僅次于江陰長江大橋的一座雙索面斜拉橋,其設計與宛山蕩濱水、生態特色融為一體。大橋建成后還將完善周圍片區的骨架路網,成為鵝湖、羊尖、厚橋三地協同發展的聯系紐帶,促進宛山蕩景區旅游產業的開發,成為錫山區的標志性建筑之一。(蔡佳/文 李霖/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