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副中心劇院音樂廳完成幕墻安裝,外檐如同緩緩拉起的舞臺幕布,驚艷亮相。本報記者 潘之望攝
就位、安裝、固定……昨天,隨著最后一塊玻璃幕墻安裝就位,位于城市綠心的城市副中心劇院工程,實現(xiàn)音樂廳外檐亮相,比原計劃提前10天。致敬傳統(tǒng)的飛檐造型,音樂廳輪廓如“小荷才露尖尖角”,亮相于副中心的天際線下。
“116天,圖紙上的建筑被百分之百還原到了現(xiàn)實中。”眼看著藍圖變?yōu)楝F(xiàn)實,北京建工城市副中心劇院工程總工付雅娣輕輕舒了口氣,“年初定下的所有節(jié)點目標,逐一完成了。”
位于城市綠心的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筑,是城市副中心的三座新地標。其中,總建筑面積12.5萬平方米的劇院工程體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包括音樂廳、歌劇院、戲劇院三座單體建筑。因設計理念源于通州古糧倉和運送物資的船舶,城市副中心劇院也被稱為“文化糧倉”。
正午時分,從遠處望去,劇院外幕墻的線條組合出一道平滑的折線,仿佛一整塊舞臺幕布正被緩緩拉起。走進劇院內(nèi)部,異形的結構框架之下,每個立面又可隨著光線的移動呈現(xiàn)出不同的光影效果,移步換景間,生動詮釋了建筑之美。
“要呈現(xiàn)出這樣的效果著實不易。”付雅娣說,近12萬平方米的外幕墻面積,由9種不同的幕墻系統(tǒng)組合而成。由于建筑特殊的曲面異形造型,劇院4134塊幕墻單元,沒有任何兩塊是完全一致的,施工難度和安裝精度要求之高可想而知。
依托強大的BIM數(shù)字化建造技術支撐,項目團隊將大量方案優(yōu)化工作做在了前端,通過模擬生成每一個板塊、每一個角點坐標位置,確定了每個幕墻單元的尺寸、形制、安裝次序以及安裝方案。在材料加工環(huán)節(jié),團隊人員駐廠監(jiān)造,確保每一個幕墻單元精確成型,到現(xiàn)場幾乎是“一擰成型”。“全過程BIM技術和全過程標準化驗收,實現(xiàn)了對效果圖的全面還原。”付雅娣說。
12月22日也是國家大劇院建院十四周年的日子。遙遙相望的新老劇院,以這種方式聯(lián)系起來。
“這里的座位設計完全對標國家大劇院,就連舞臺尺寸與設計也基本達到了國家大劇院的規(guī)模。”付雅娣介紹,未來,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的劇目,可以無縫轉場至城市副中心劇院。
當前,仍有600余名工人奮戰(zhàn)在城市副中心劇院工程現(xiàn)場。本月底前,歌劇院和戲劇院也將陸續(xù)完成外幕墻施工。這意味著,城市副中心劇院即將完整亮相,隨后轉入內(nèi)部裝修施工階段,整體工程有望明年竣工。在副中心看大戲的日子,離市民越來越近了!(記者 趙瑩瑩)
相關新聞
廠通路京冀段同步開工
大廠到副中心核心區(qū)近了4公里
昨天,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重點工程——廠通路北京、河北段同步開工。記者從市交通委獲悉,廠通路預計2024年竣工通車,將成為河北省廊坊市大廠縣進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又一重要聯(lián)絡通道。
廠通路北京段從通州區(qū)春明路至北京市界,經(jīng)潮白河跨河橋,與廠通路河北段相連,全長約7公里,雙向四車道。同步新建跨潮白河大橋一座,橋梁全長1631.5米,雙向設六車道,為一級公路,設計時速為60公里。
目前,大廠縣通往北京城市副中心僅武興路一條通道,廠通路通車后,大廠縣到副中心核心區(qū)距離將縮短約4公里。
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已連通道路10條,其中4條為高速公路,分別為京秦、京哈、通燕、首都環(huán)線高速公路;6條為普通道路,分別為徐尹路、京榆舊線、武興路、唐通線、京津公路、通武線。除了剛開工的廠通路,還有姚家園路東延等3條道路也將在幾年內(nèi)陸續(xù)建設,為跨省出行提速。(記者 孫宏陽)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