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好了,有人管了,現在小區好看又好住,大家都說這活兒干得漂亮!”在河南省許昌市延中小區,提起老舊小區改造,居民贊不絕口。
這里原是無人管理的“臟亂差”老舊小區,經改造后,不僅小區環境變美,更引入了物業服務企業管理。
許昌市在老舊小區改造與治理融合上持續發力,探索長效管理機制。對改造提升后的老舊小區,堅持老舊小區改造與管理同步推進,建立健全社區、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方聯動協調機制,確保老舊小區“不但建好,更要管好”。此外,在后期管理上,還根據業主的意愿,選定不同的小區管理模式。
延中小區采用的是“大物業”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對應的是小區規模較大、封閉條件較好的小區。在街道指導下,由業主委員會面向社會公開招標,引入專業化公司進行管理。延中小區即由所在地的魏都區灞陵街道辦事處牽頭,將延中小區及周邊9個無人管理庭院統一交由同一個物業服務企業管理,共享物業服務企業的服務,共用水電暖工等人員,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充分發揮物業服務企業的管理職能。形成了專業物業服務企業管理托管,業主委員會和轄區黨員、居民代表監督的管理機制。
對于封閉條件差、小區規模小、坐落零散的小區,則實行社區化準物業管理,由社區居委會組織力量為居民提供基礎物業服務。如:襄城縣安居小區,由社區牽頭成立了不以營利為目的物業服務企業,通過收取保底物業費,安排本小區貧困戶做保潔、門衛等工作,充分發揮黨小組長、樓棟長、單元長作用,實現了基層治理和服務群眾的雙贏。
還有一些不具備物業管理條件的老舊小區,通過引導業主完善自治組織,建立自治管理隊伍,選出樓棟長負責引導居民認管認養服務區域和具體項目,實現了居民自我管理。比如,在煤炭中轉站家屬院改造中,將鄰近兩個小區統籌考慮,實施連片改造和管理。在小區的管理中,建立居民自治委員會,制訂小區積分管理制度,對每家住戶的行為進行量化打分,好的獎勵,差的扣分,積分可以在小區超市換取毛巾、香皂等實物,增強了群眾愛護家園、共同管理的意識。
“老舊小區改造,不只是硬件設施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讓群眾感受到宜居,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牽頭負責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許昌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