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要聞> 正文

上海一跨區城中村20年動遷難題破解了 原拆原建安置100%簽約

2021-02-22 11:05:11來源:新華網作者:黃勇娣責任編輯:黃靜

  2月10日小年夜這天一早,67歲的“發哥”回到住了大半輩子的鄒家宅,和老鄰居們一起在地塊上拍照留念。

  “既舍不得,又滿懷期待!”發哥說,作為虹橋鎮最后一個“城中村”,鄒家宅地塊上僅剩60多戶居民,長期以來“臟亂差”嚴重,他和鄰居們盼動遷盼了20多年……就在1月底,這一地塊成功實現了動遷協議100%簽約,距離動遷指揮部掛牌僅用時半年。目前,所有居民已全部搬出老宅,預計兩三年后,他們就可以搬回“原拆原建”的嶄新小區。

  一部分屬于徐匯區,一部分屬于閔行區,鄒家宅跨界地塊動遷復雜棘手,曾備受關注。如今,20多年未解決的動遷歷史遺留問題,為何能在短短半年內取得突破?

  小盆地

  “我們這兒原來屬于上海縣虹橋公社虹南村”“1997年,我們就撤隊了”“1998年,我們村位于蒲匯塘南岸的王家宅因漕河涇開發被動遷,位于北岸的鄒家宅保留了下來”“2005年,鄒家宅地塊被開發商拿下,但之后卻似乎被忘了”……

  采訪時,“發哥”和鄰居們七嘴八舌地向記者講述鄒家宅的“前世今生”。

  據介紹,鄒家宅地塊面積并不大,只有20多畝,地塊內有54張權證、60多戶居民,其中有的人家被劃入了徐匯區,有的仍屬于閔行區。地塊上多是兩層農村私房,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早在10多年前已破敗不堪,村路兩側還搭建了擁擠逼仄的棚戶房,本地居民只有不到200人,但租住的外來人口有1500多人。

  “發哥”大名叫王泉發,1954年出生,是土生土長的鄒家宅人。他家兩層老樓約250平方米,建于1978年。前些年漏雨成了常態,到兩年前,一場大雨直接澆塌了房頂。他和其他村民四處奔走反映問題,希望早日啟動地塊動遷、改善居民居住條件。

  他給記者看了好幾段小視頻,除了有他家塌陷的屋頂,還有整個宅基上“水漫金山”、居民趟走在積水中的場景。“2018年這一年,我們鄒家宅被水浸了三次,最嚴重一次漫過了膝蓋……”因為周圍都建了商品房,外面地勢都被墊高了,鄒家宅就成了一個“小盆地”,一旦遇到大雨、臺風就出現積水,居民苦不堪言。

  “特別是夏天,那里臭氣熏天、野狗成群、雜草遍地,讓人難以相信虹橋還有這樣一個地方……”虹橋鎮副鎮長何凡告訴記者,他曾多次到鄒家宅走訪,看到各種臟亂差如鯁在喉,“最多一戶人家住了幾百個房客,私拉電線現象嚴重,每天要跳閘好幾次,整個地塊至少有500個液化氣鋼瓶,處處都是安全隱患,給城市管理帶來不小難題。”

  何凡還說,前幾年,虹橋鎮在蒲匯塘兩岸建設8.8公里綠地公園,但到了鄒家宅地塊,連施工車都開不進去,綠地步道只能戛然而止,一路之隔仿佛兩個世界。

  “現在,我們不僅成功動遷了,還能在原地安置,終于趕上了好政策!”說起此次動遷,72歲的沈玉蘭阿姨樂滋滋地告訴記者,自家已完成圖紙選房,目前全家6口人租住在附近的欽州路上,雖然是第一次在外租房過年,但一家人還是開心不已。

  攔路虎

  其實,多年來,虹橋鎮和閔行、徐匯兩區一直想化解這個動遷難題,但有關人士到現場看了之后就搖頭:太難了!

  何凡告訴記者,雖然鄒家宅地塊不大,但在這一“馬拉松式”歷史遺留問題的攻堅路上,有著一個又一個“攔路虎”。

  當初,開發商拿下鄒家宅及周邊地塊時,這個地塊規劃要建幼兒園、泵站等,如今要“原拆原建”安置原住居民,就要進行規劃調整,但幼兒園、泵站該“調整”到哪兒去?同時,這個地塊太小,在開發商看來“無利可圖”,一直不愿進行開發。如此,土地收回該怎么啟動?巨額的投入資金從哪里來?

  其次,“一地兩府”的現狀處處是掣肘。地塊靠近河道、高壓線,對設計要求非常高,必須“退界”保持安全距離,這不是兩個區可以解決的問題。更難辦的是,兩區動遷政策存在差異,到底該參照哪個區的政策,老百姓一直存在意見分歧。如何協調統籌,考驗兩個區的智慧……

  去年下半年,由市里牽頭,閔行區和徐匯區共同協調和推進解決這一歷史遺留問題,并定下基調:由閔行區牽頭負責規劃調整、房型設計、動遷騰地、住宅建設等,建好之后移交徐匯區管理。7月下旬,閔行區僅用5天時間就在地塊上建起700平方米的鋼結構箱房,掛牌成立“動遷基地指揮部”,標志著動遷工作正式啟動。

  見此情景,周邊百姓紛紛拍照上傳朋友圈:這次是動真格的了,長達20多年的動遷歷史遺留問題終于有希望解決了!

  軍令狀

  去年下半年,閔行區委、區政府專門成立了由分管副區長掛帥,虹橋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任總指揮的領導班子,建立了定期例會和信息專報制度,會同市、區相關部門和虹梅路街道,強化組織協同,形成工作合力。

  閔行區、虹橋鎮還立下了“軍令狀”:不折不扣落實市領導“盡早啟動,盡快解決”的要求,力爭在2021年春節前完成全部簽約!

  “主要領導靠前指揮,黨員骨干沖鋒在前。”在動遷基地里,“紅色制度”全面上墻,重要崗位亮出身份。由閔行和徐匯兩區相關單位抽調57名黨員,分成了咨詢組、調解組、聯絡便民組,黨員骨干按照任務分工為動遷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為了搶時間,動遷基地采取了規劃調整和房型設計同步的“并進”模式。閔行區規劃資源局牽頭,所有涉及的職能部門全部參與進來,開展聯合審批、提前審批、容缺審批等,硬生生在3個月內做到了可以“圖紙分房”,而以前這項工作至少需要一兩年時間。最緊張的時候,閔行區房管局、規資局、建管局等部門的一位位科長就坐在制圖員的身邊,“手把手”指導后者畫房型圖,通宵達旦。

  經過規劃調整,地塊上原來要建的幼兒園被“放”到了虹橋鎮的另一地塊,新建泵站則通過對附近原有泵站的擴容來實現。

  與此同時,閔行區當機立斷,在最短時間內把土地從開發商手里收儲回來,并明確了新的開發建設主體為國有閔房集團,不以盈利為目的,而重在破解這一關系百姓民生的老大難問題。

  新的難題接踵而來:涉及20多年未解決難題,又“橫跨”兩個區,如何厘清問題難點,做細做實“產權清、人口清”的兩清摸底?如何在短時間內制訂讓群眾滿意的動遷政策?

  虹橋鎮動遷辦常務副主任蔡凌云坦言,因涉及兩個行政區域,并沒有統一的農村集體保管土地資料,動遷指揮部選擇從“翻老賬”入手,通過積極協調,分別從兩區土地部門以及檔案館調取了土地證材料,初步實現了“產權清”。為了做到“人口清”,動遷指揮部組成6個工作小組,在七八月的酷暑天加班加點,認真核實戶口遷移情況、婚姻狀況、人口結構等情況。過程中,工作人員甚至還奔赴崇明、松江等地實地調查。

  就這樣,工作組將原來3個月的任務量壓縮至1個月完成,并做到“產權清、人口清”零差錯,為后續制定動遷政策提供了詳實的基礎數據。

  動遷政策,則是順利簽約的基礎。為了滿足居民的需求,動遷指揮部反復對比兩區動遷政策,根據“兩清”情況,制作人口數量和結果不同的動遷方案,對各種情況進行研判,盡可能做到既有利于這次動遷,又不影響面上平衡。為了讓老百姓了解政策,工作人員還針對每一戶進行了模擬測算,讓大家明明白白、心服口服。

  2020年12月12日,是鄒家宅地塊動遷的簽約日,當天簽約率就達到96.3%。剩余戶主也在今年1月29日簽約成功。此時,距離動遷指揮部掛牌才剛滿半年。

  新生活

  2021年2月9日,72歲的楊老伯早晨7點就出門了,帶著老伴和兒子一起趕到了動遷指揮部,和其他60多戶鄰居一同領到了各自的動遷過渡費。

  紅光滿面的老人笑得開懷:“我是屬牛的,牛年我們全家迎來了好日子,真是牛氣沖天啊!”老人計劃,拿到動遷房后,自己和老伴住一個中套電梯房,其余房子分給兩個兒子。

  據介紹,春節后,鄒家宅地塊將進入拿地流程,計劃在今年6月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23年交房。整個小區里,將建成4幢住宅樓,其中2幢22層、2幢18層,共319套電梯房。以前的鄒家宅,村路狹窄逼仄,車輛很難通行,而今后,小區里車位配比達1∶1.2。不僅如此,鄒家宅地塊的對外交通也被進一步打通。動遷小區建成后,旁邊將新開辟一條東西向的藍蒲路,同時還在蒲匯塘上新增一座橋,通往欽州北路,大大方便動遷居民和周邊百姓的出行。

  “這是貫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又一次生動實踐。”何凡告訴記者,新小區還預留了1800平方米的公建配套用房,規劃為鄰里中心、文體活動室、老年康體中心等功能場所。

  在動遷小區建設過程中,8.8公里長的蒲匯塘綠地公園也將同步建成,屆時將成為動遷居民們的美麗“后花園”,由此,地塊周邊的環境品質也將進一步提升。(記者 黃勇娣)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