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在白沙黎族自治縣七坊鎮高石老村,一排排嶄新的淺黃色小別墅錯落有致,水泥路環繞村莊,家家戶戶門前屋后的庭院種植著花草,處處彌漫著春天的氣息。“這幾年村里改造大變樣,很多人來了都說不像農村,倒像是城里的生活小區。”高石老村脫貧村民周亞命對海南日報記者說。
5年前,高石老村60余戶村民大多居住在低矮簡陋的瓦房里,住房、排污、如廁等人居環境堪憂。后來,立足于高石老村村小村弱、貧困情況突出等實際情況,白沙縣政府整合扶貧資金謀劃整村搬遷,在距村莊舊址一兩公里處重新規劃建成新村,全村村民于2017年如愿搬進新村住上新房,高石老村也在蛻變中煥發新生機。
不僅僅是高石老村,近年來,我省結合脫貧攻堅工作,以農村危房改造為抓手,重新調整、完善鄉村村莊規劃,規范農民建房報建流程,以及推廣建設傳統民居,不少鄉村風貌發生大變樣。
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營根鎮貓尾村,全村都是灰色的拱形房頂,藍白相間的墻壁上還描繪著黎族人民勞動生活的風情壁畫,全村洋溢著濃濃的民族風情。“當時全村要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我們在縣住建局提供的建筑設計圖集上選擇了這種拱形房頂的設計方案,覺得這種設計比較適合我們。”貓尾村村民小組組長王傳忠說。
王傳忠說,除了住房全面改善外,貓尾村如今還硬化了水泥路通往家家戶戶,每家每戶前都規劃了停車位,村里還設置了公共停車位,“以前橫拉的電線也全部埋入了地下,家家戶戶安裝了污水管道、天然氣管道,村民的生活便利性大大提高,現在住在村里跟住在城里沒什么區別了。”
據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今年將繼續免費提供或幫助農戶量身設計體現海南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時代風貌的農房建筑方案,指導其采用綠色、節能等新技術、新材料建設農房,引導形成特色鄉村風貌。還將結合鄉村振興等工作,推進村莊環境整治、垃圾污水處理、公共服務配套等進程,助推海南美麗鄉村建設。(記者 孫慧 通訊員 楊洲 實習生 楊韞穎)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